秋季
1、部曲”(三)立“预防”概念:就是要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棚内可使用百病去无踪、辛硫磷等药物,一般用量为 1 袋百病去无踪配 50 克辛硫磷,喷 30 平方米左右,用药目标为地面、墙体以及立柱等,要求地毯式喷洒,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 2 天后即可进袋发菌或出菇;发菌和出菇期间的预防用药,可每 5 天左右喷洒一次蘑菇杀病灵或百病去无踪,但要注意不要直喷子实体。
1、露、秋分在 9 月,一场秋雨一阵凉。 本月要注意预防秋寒降温,防御秋风秋雨的危害。 北方适时播种冬小麦。 油菜开始播种育秧,花生、芝麻、玉米等农作物开始收获。 秋菜适时播种、育苗、定植。 同时做好禽畜秋季防疫配种工作。 鉴于食用菌在我省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在此提醒农民朋友,秋季种植食用菌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1、病斑型以褐斑病为主,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的毛状菌丝,同时着生裼色小斑点。
1、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杂草种籽、秕粒、杂粒。 稃的农家肥用到麦田、玉米田。 在杂草抽穗期进行彻底拔除,包括田间地头及路边的杂草。 二、化学除草1、防治用药:3%世玛油悬浮剂(甲基二磺隆);世玛水分散粒剂(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 2、使用量:世玛 2530+安全剂(伴宝)7595(23 套)/亩对水 30 公斤;阔世玛 2025+安全剂(伴宝)(80100亩,即每亩(2),对水
1、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非常敏感,较高的温度对蘑菇生长发育不利,因此,栽培蘑菇的适期一般是冬季和春季。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都在尝试进行秋季栽培蘑菇,为此本文将秋季栽培蘑菇应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与海拔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632,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 725。 因此,蘑菇栽培地区大多数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
1、、选择菌种要“准”。 8份投料播种,自然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 30以上的高温;进入 10月份后气温会逐步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一定是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 国平良种、庆丰 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特性。 若选用的品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 二、培养料发酵、灭菌要“严”。 平菇有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两种方式。
1、季进行麦田化学除草,不仅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保苗、灭草及时、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清除、切断病虫害的中间寄虫害和越冬场所,已成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小麦秋苗期(10 月上旬至 11 月下旬)田间多数杂草已出齐,且草龄小,抗药性差,气温比较稳定,地表湿度适宜,这时选用高效对路的除草剂品种防治麦田杂草,比春季防除更容易发挥正常的防治效果,因此,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期
1、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种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 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 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 猴头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素有山珍之称,它含有 16 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具有生长周期一般以 9生产为宜。 合理选材 科学配方栽培猴头菇的原料极为广泛,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野草
2、后发酵完成后培养料一般以适当偏干为好,若太干可以适当补充浓度 3%的石灰水,但切忌过湿。 3、发菌期用水下种以后,在床面上就不再用水,但如果天气干燥,严重影响培养料水分时,可采用浓度 3%的石灰水将稻草或麦秆浸湿,沥干后薄薄覆盖在菌床上(稻麦草要预先除虫),促菌丝恢复、定植、封面。 4、覆土期用水覆土用水根据培养料含水而定,如培养料比较干燥,含水量低,在覆稀泥土后,菌层还处于缺少水分状态
不到位的结果主枝继续实行开张角度,达到要求标准;直立新梢进行拿枝软化,使其呈水平状,将辅养枝及侧枝拉平。 枝改善光照条件,疏除密生枝、直立枝、重叠枝、竞争枝,剪锯口周围无用的萌生枝。 月中、下旬,可对二年生长放枝在一、二年生的交接处戴活帽修剪,促进二年生枝条花芽形成。 红富士、金冠、嘎啦等品种也可在春秋梢交界处戴帽剪。 对强旺枝宜戴活帽,而对较弱的长放枝和中庸枝则选用戴死帽
1、值夏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玉米长势和今年的气候特征,及时做好玉米后期的管理,以确保秋季增产。 补施粒肥,适时浇水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此期缺肥,也会影响玉米产量,只有补施好粒肥,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实现穗大、粒多、粒重品质好。 一般地块于抽雄期补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施肥后马上浇水或做到雨前施肥,力争 8 月中旬完成追肥浇水任务。 浇水应看天、看时、看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