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自学检测】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 )水平统计图,完成 1~ 3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 GDP的关系是 (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 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 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 GDP水平越 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 20世纪 50年代至
(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 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 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
请幼儿将分成几半的汽车图拼贴成完整的汽车。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益智能力。 材料 投放 生活区的材料 卡通面具、不同美工材料 益智区玩具、动物脸谱 区域 角色区 (医院) 图书区 区 域 目标 用图画或文字记录参观时的发现。 模仿故事情节中的各种角色扮演。 观察图书的封面,推测故事内容。 乐于与同伴分享图书,知
式也很多,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衡量课堂模式优劣的标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要看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再次,通过这两节课,使我深刻的感受到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 我发现课堂共同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每个教学环节中
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必须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程: 1992 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宗旨: 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15 年)。 特点: ( 1)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
,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必须组建以自己为 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程: 1992 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宗旨: 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 15 年)。 特点: ( 1)
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不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本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韩国 思考:我国位置的影响。 • 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我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濒临太平洋是我国东部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充足利于农业的发展。
页 (共 4 页) 14.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面对华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受到空前挑战 C. A地的开放开发为整个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D.本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和水源,工业发达 15.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 ( ) A.第 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一、第三产业之和 经过建国以来 60 年的奋斗
强的地区。 Ⅲ 区与 Ⅰ 区大致以横断山脉 (或 3 000 m等高线 )为界。 答案: (1)B (2)B (3)D 考技案例导析 考能提升演练 限时规范训练 考基知能突破 考纲名师解读 区域发展阶段 不同区域存在着差异 , 对人类的影响不同 , 同一区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 定不变的 , 下面用两个事例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影响。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深化
特点 ( 1)南北合作; ( 2)大国主导; ( 3)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 4)战略的过渡性。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成立的原因 ( 1)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 ( 2)世界经济中心发展的逐渐东移; (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建立的经过 ( 1) 1989年初: 澳大利亚 霍克 提议 ; ( 2) 1989年 11月:澳大利亚等 12国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