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问题 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和管理 思考问题: 、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发达国家 工业内部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方向。 ) 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时间。 地区。 政策优惠。 一
;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 ——————— 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 ———————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 江苏、上海 、地貌、地质条件最复杂 西气东输工程创造的中国管道之最 我国为什么要耗巨资修建“西气东输工程”。 二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 西部 % 中部 % 东部 % 东部 % 西部 %
: 1 : 1 思考: 获得同等热量值,使用煤气和天然气哪个花费钱少。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 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⑵ 开发利用现状 P88活动: 为什么西部天然气长期得不到开发。 一、自然条件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多数地区,气候干旱,多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 二、西部地区经济实力 普遍较为落后,勘探
宽 400米,深 25米,双向航道,耗时 10年,工程费用将高达 250亿美元。 ( 1)图中代表巴拿马运河的是(填代号) _______, 代表拟建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的是 _______。 ( 2)当某海轮,自南向北通过 B运河时,海轮的 吃水深度将 ________;自西向东通过 D运河时, 海轮的吃水深度将 ________。 ( 3)读右 “ 地理景观图 ” ,试分析其最有可能是
地理坐标判断 , 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 300千米 B. 550千米 C. 1300千米 D. 1550千米 经纬线 穿过主要地区 纬线 23186。 26’ N 云南南部(云贵高原)、两广(汕头,两广丘陵)和台湾(山脉) 30176。 N 喜山、青藏高原、横断山、长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东海、舟山群岛 40176。 N 天山南、塔盆、河西走廊北、内蒙高原、贺兰山、黄河
位 GDP 能耗变化的 趋势,并分析单位 GDP 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 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 答案 】 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 答案 】 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 GDP 能耗呈下降 趋势。 原因:天然气、水电所占能源比重提高,其价格便宜。 【 真题
畜牧业 原因 —— 地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重工业基地 综合性 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沿海航线 的中枢 墙壁厚度、屋顶坡度、楼距 …… 气候条件的差异 地理位置的差异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 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也在变化。 阅读课本第五 —— 第六页的内容,思考: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 阅读图 ,思考: 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地理环境如何。 阅读课本 5— 6页的文字,思考: • 在开发早期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而同期的黄河中下游农业经济则远远先进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 在发展阶段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 • 在农业社会时期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 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发展。 •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备注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商业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 (主 )、油菜、 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便 ;且多数地区 气候干旱 ,多沙漠戈壁 , 生态环境脆弱。 从 经济实力 方面看 , 西部社会经济落后 , 经济实力较弱 , 开发资金短缺。 从 技术力量 方面看 , 西部地区文化教育落后 , 技术力量薄弱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 从 能源需求 方面看 ,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 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 对天然气的 市场需求量小。 结合课本 88页、 89页和 90页有关内容,讨论西气东输对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