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
市孝德镇 )川科 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6~ 7 题。 6.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7.大陆科学钻井工程的实施,被称为 “ 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 ,下列说法正确 ( ) A.我们人类对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7 B.到目前为止
它是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分界面,因而又叫界面。 ( 2)主要的不连续界面及其分布( 读 图 ) 不连续面 深 度 发现 地震波速度变化(即波速不连续的表现) 界面意义 地球内部圈层 ( 读 图 ) ( 1)地壳 项目 内容 位置和界面 厚度 组成和状态 ( 2)地幔 项目 内容 位置和界面 深度和厚度 分层 组成和状态 软流层 软流层:指上地幔上部 80— 400 千米之间的一个薄层。
: 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 硅镁层 地幔 地壳 规律 —— 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 ,地壳越薄 .全球平均 17千米 (二)地壳、地幔和地核 纵横波 分层 厚度(千米) 状态 组成 温度压 力密度 地 壳 P、 S波的波速突然增大。 (莫霍面) P、 S波的波速突然减小,S波甚至消失。 (古登堡面) 大陆部分平均 33 大洋部分平均 6 整个地壳平均 17
月 18 日 18 时 30 分 月 16 日 18 时 30 分 14.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5. 关于地震 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且速度较慢 ,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 P 波的影响,再受到 S 波的影响 矿(如石油勘探)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 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_,并以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2)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3)分类: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的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纵波(P 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横波(S 波) 慢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圈层的划分: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 P、 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 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除了可以依靠 地震波 ,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核 古登堡面 地核 地幔 地壳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 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具有最紧密关系的外部圈层。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水 圈 水 圈 地 壳 地 壳 地 幔 地球的外部圈层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表 读图: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思考 : 1。 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上、下)、地核(外、内)的深度范围。 2。 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忽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可能是什么。
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 岩石条件 _______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很好 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尤以 4~ 7月降水较多 地形条件 该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水文条件 地表水、地下水丰富, _____________作用强烈 生物条件
水的流动性 –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有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 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 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等。 •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天 坑 峰丛 峰林 孤峰 地下河 落水洞 博山溶洞 芙蓉洞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