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硼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期萎缩。 在油菜苗期,新叶生长缓慢,叶片初变暗绿色,叶变小、变脆,叶端反卷,皱缩不平,中下部叶片边缘变成紫色,组织变黄,并逐渐发展扩大形成紫蓝斑。 根系少而细短,根颈膨大呈紫色,最后全株枯萎而死,造成油菜缺苗。 薹期萎缩。 初薹期叶片皱缩,颜色变暗绿或紫色,薹伸长缓慢甚至停滞,节间粗短,最终株高只有正常株的 1/3 左右;根颈膨大,根短而细,花期花序不能伸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救有方油菜是对硼的高敏感作物,需硼量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双低油菜需硼量更大,对硼特别敏感,而当前大部分群众对硼的施用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常造成油菜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油菜是否缺硼,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根、叶、茎、花、果来进行判断。 首先看“根”,在苗期土壤严重缺硼时,幼根停止生长,没有根毛或侧根,根皮变褐色,皮层龟裂。 其次看“叶”,缺硼在苗期幼叶缺绿变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对硼元素高敏感的作物,需硼量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双低油菜需硼量更大,对硼特别敏感。 而当前大部分农民朋友对硼肥的施用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常造成油菜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油菜是否缺硼,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根、叶、茎、花、果来进行判断。 首先看“根”,在苗期土壤严重缺硼时,幼根停止生长,没有根毛或侧根,根皮变褐色,皮层龟裂。 其次看“叶”,缺硼在苗期幼叶失绿变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棉花表现缺硼症状比较严重和范围较大的一年,无论南方棉区和北方棉区都屡见不鲜。 微量元素锌、硼、铜、锰、钼、铁等作为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引起重视,开始于上世纪的 20代。 就世界范围来说,在上世纪 60一个新兴领域,发展很快,使用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我国上世纪 40 年代,开始研究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0 年代开始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 6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作物的微量元素之一,需要量不多,但不能缺少,如果不能满足其要求,作物便会出现异常症状。 油菜是对硼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尤其是缺硼土壤和潜在性缺硼土壤种植油菜,其根、茎、叶、花、蕾、果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角果”,会因其花器的退化而出现“阴角”,形成“花而不实”的后果,似人体怀孕后的习惯性“流产”,导致菜籽产量明显降低。 据土壤普查,我国南方 90%以上的水稻土都缺硼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我省冬季的主要油料作物,一些山区、半山区、以及平原部分地区,常产生“花而不实”,使菜籽产量降低。 施用硼肥后,产量就明显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缺硼所致。 ?油菜出现缺硼因时期而表现症状不同。 严重缺硼的苗期和苔期就出现症状,表现在移栽后 10,幼苗根尖产生瘤状物,根皮为褐色,根颈膨大,皮层龟裂,幼叶缺缘变褐,蔓延至生长点即成死苗。 油菜苔期出现症状,表现为根颈膨大
2、绿。 顶端卷须产生褐色的水浸区域。 生长点坏死,顶端附近发出许多小的侧枝。 节间特别短,枝条变脆。 叶边缘和叶脉开始失绿和坏死。 幼叶畸形,叶肉皱缩。 桃:小枝顶枯,随之落叶,出现许多侧枝,叶片小而厚,畸形且脆。 柑橘:叶片呈水渍状并发展为斑点,叶脉呈裂开状且木栓化,叶尖向内卷曲,带黄褐色。 叶片自枝梢顶部向下脱落,幼叶小。 果实有褐色或暗色斑点,或果皮有白色条斑,形成胶状物。 果形不正
2、胞、溃烂。 果实近核处发生褐色木栓区,常会沿缝线裂开。 果树缺硼症状,首先在生长点及新叶上发生和表现出来。 二、亩用持力硼 200250 克或硼砂 5001000 克,或每棵树用持力硼510 克或硼砂 2040 克(根据树冠大小定量),也可结合复混肥、有机肥一起施用。 施用时间一般在采果后,顺果树树冠滴水线开挖宽 25 厘米、深 20 厘米的半圆形沟,施入后覆土即可。
2、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少,瘦瘠,有效硼含量低。 性较大,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降低,使柑桔缺硼。 影响各营养元素的平衡吸收,也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瘦瘠、有效硼含量低。 特别在干旱时,土壤龟裂严重,硼酸分子不能溶于水中被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硼在植株体内运转。 雨水多时,土壤中有效硼被冲洗流失,柑桔植株亦易出现缺硼症状。 及时疏花疏果,挂果量过多,造成硼的供应不足。 病虫害及人为损伤输导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