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
进行 ,根据 重捕到的动物中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等距 活动能力强 单选 Ⅰ 【 例 1 】 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 A .池塘中全部的鱼 B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C .鲤鱼 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和昆虫 [ 名师点拨 ]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种群的标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 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 课后训练 】 1.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还草、还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 20世纪 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 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107 hm2,其中 80%是 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 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展示图片: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火烧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讨论下列层层递进的问题:①若苔藓在这片土地出现后,与地衣会有竞争吗。 它们谁会成为优势种呢。 ②若苔藓与草本植物生长在一起,谁又会占优势呢。 ③既然草本占了优势为什么还会给灌木、乔木可乘之机。 而且先增加的为什么不是乔木而是灌木呢。 ④随着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有没有发生动物群落的演替呢。 ⑤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和灌木吗。 ⑥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如: 蛔虫和人、噬菌体与细菌 关系特征: 寄生关系的图像分析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种群个体数 时间 B A 寄生关系的图像分析 在寄生初期被寄生的 寄主可能会明显下降 ,而后保持稳定,营寄生生活的 寄生者数量会明显上升 ,而后由于受寄主数量的限制而 保持稳定 ,从而使两种生物以寄生关系维持着
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7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分为 8个小组, 4 个小组分别调查 4 种不同的生物群落,另 4 个小组从四处不同地点对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①调查任务:调查植物动物种类和大致数量;优势种群;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动植分布情况;土壤小动物种类和大致
种群研究水平上研究讲解概念后,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所得的答案 及时举例,让学生判断,对学生所学内容,随时进行巩固、强化,加深学生对群落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的问题有哪些。 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师:通过问题探讨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发生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利用案例 1,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引出群落的结构 对学生所学内容,随时进行巩固、强化,加深学生对群落概念的理解 结合教材的图片及案例所述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 由不同纬度上物种的丰富度不同延伸到不同海拔高度上物种的丰富度的不同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当2.①从分子水平看,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1、第 8 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群落的结构特征 ( ) (1)主要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群落的演替( ) (2)主要是群落演替的类型、特征和原因 (3)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主要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4)实验: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 (4)主要是认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