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
生物 A 生物 B 生物 A 生物 B C A B 17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生物数量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虫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B A B A 18 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生物 A 生物 B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A B 切叶蚁与真菌 地衣 19 种间关系
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A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 ,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 )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互利共生 D. 竞争 A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B A A A B B 共生 捕食 竞争 1 2 3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互利共生 地衣 (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互利共生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A B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 ,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竞争、捕食 、捕食、竞争 、共生、捕食 、竞争、共生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类可以 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甚至可以 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 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 边际土地开垦史。 20世纪 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 1990年
何不同 ?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一、演替的类型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疑点、难点 *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eg:森林遮光(苔藓,阴生植物),间隙(灌木和草丛) 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种群密度等特征和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群落结构 2 生物群落 课前热身 1 等。 2 、 气候适宜 、 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
BC 增长型 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1)如图是某种鱼类的增长曲线图,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_____。 b ( 2)既要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又要使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从理论上分析,应该使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代表的水平上。 b 害虫的防治 ( 1)如图是蝗虫的增长曲线图,为了控制蝗虫的数量,什么时候进行防治效果最好。 (
研究生物个体 ———— 分析 的方法; 研究生物群体 ———— 综合 的方法。 二、群落 定义 :在 一定区域 内生活的 所有生物就组成了一个 生物群落 (简称 群落 ) 例如:池塘群落包括一个池塘里绿藻、浮萍等所有植物,青蛙、鲫鱼等所有动物,细菌、真菌等所有微生物。 生物特征 : 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即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群落的组成 :不同的种群。 [思考 ]群落一定比种群大吗。
比例是多少。 不同年龄人口的组成情况。 性别比例: 人 口 金 字 塔 2020年慈溪市人口年龄结构图 % 根据计算结果,谈谈你的感想。 粗略计算 : 10~ 14 岁的男 女性别 比例。 常用: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X100%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 • 慈溪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年、月 人口 /万 100 122 130 134 出生数 /万 死亡数 /万 出生率 /‰ 死生率 /‰ 分别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