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均可传给后代 ,是可遗传变异的 3个来源 。 “ 点 ” ,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 “ 线段 ” ,则 基因突变 —— “ 点 ” 的变化 (点的质变 ,但数目不变 ) 基因重组 —— “ 点 ” 的结合或交换 (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 染色体变异 —— “ 线段 ” 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变异 —— 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 、缺失 、重复
传效应的 DNA片段 是生物遗传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三 .DNA是否足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 因 排列种数 1个碱基对 41 2个碱基对 4 4( 42)。 N个碱基对 4N 结论 1: DNA分子的多样性。 3个碱基对 4 4 4( 43) 探究 结论 2: DNA分子的特异性。 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得 DNA片段吗。 每个基因都是 特定 的 DNA片段 具有 特定 的碱基排列顺序 具有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从而进行大量的繁殖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侵入别的细菌 注入核酸 合成 组装 释放 吸附 注入 核酸 合成 组装 释放 吸附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 ? DNA和蛋白质 ,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
元。 面对今年工程时间紧 , 任务重 , 路线长 ,难度大 , 为此公司一班人意识到 :如何抓好公司的全面建设,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抗风险能力,经受得起考验,打铁必须自身硬,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改变过去工作人员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局面。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了单位内部 各类人员职责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成因: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 或 幼苗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例: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单倍体 概念: 成因: 动物:蜜蜂中的雄蜂 植物:自然条件下,玉米、高粱、水稻、番茄等偶尔会出现 例: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单性生殖) 秋水仙素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特点: 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单倍体育种 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正常纯合子 →
色体也是。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三、萨顿及其假说 美国 细胞学家萨顿 ( W. Sutton, 1877- 1916)在他的《 遗传和染色体 》 ( 1903年)一文中所概括的: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联合成对及它们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构成孟德尔定律的基础。 就是说,在雌雄配
e)(n), 小的一个叫做第一极体 (first polar body)(n)。 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一次分裂 , 也产生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 , 大的叫卵细胞 (n), 小的叫第二极体 (second polar body)(n)。 第一极体也有再分裂一次的 , 也有不分裂的 , 跟第二极体在一起 , 都退化了。 所以每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 , 只产生一个有效的配子 —— 卵细胞 (n)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 正常 色盲 色盲 与人类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6种婚配方式 = 女 3种基因型 x 男 2种基因型 • 男女 6种婚配方式 XBXB XBY x 1 2 3 5 4 6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 XBXB XBY XBY XBXb XBXb XBXB
第二极体 第三节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1902 W. Sutton (美 ) amp。 • T. Boveri(德 )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性 基因 染色体 配对 A a A 分离 a 自由 A B A b 组合 或 a b a B • 染色体通过间期后是否仍保持了完整结构。 • 几对染色体看起来很相似,它们趋向哪一极 否是随机的。 •
挤压出现在大沟中;对于嘧啶 ( 3ˊ 5ˊ ) 嘌呤序列,来自鸟嘌呤 N3, N2 腺嘌呤 N3间的挤压在小沟中发生(图 219)。 可见小沟中的挤压更为严重。 为减少不利的挤压,使碱基堆积更加有利,双螺旋结构就要做出局部调整,如改变各个结构参数等,甚至形成交叉氢键,这些变化就形成了 DNA的精细结构( fine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