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176。 C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 C) 单位:焦 /(千克 .开 )通常写成焦 /(千克 .摄氏度 ) ,符号是 J/()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 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物体的内能减小到零 D.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物体的温度一定比吸热物体的温度高 0℃的冰全部熔化成 0℃的水,体积将减小。 比较这块 0℃的冰和熔化成的 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 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 C. 0℃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活动三:要点归纳 从分子的动理论知识出发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进行类比,很容易理 解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所以,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这一系列要求 ??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
活动 1实验表明: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 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 、 成正比。 阅读课本 72页至 72页, 思考完成以下基础检测题( 15分钟) (二)、热值 物理学中,把 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
3 : (1)2 kg水温度升高 1 ℃ 需吸收多少热量 ? (2)2 kg水温度升高 10 ℃ 需吸收多少热量 ?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 质量的大小 温度的变化 解 :(1)2 kg水升高 1 ℃ 吸收的热量 Q吸 =cm(t1t0)= 103 J/(kg℃ ) 2 kg 1 ℃ = 103 J (2)2 kg水升高 10 ℃ 吸收的热量 Q吸 39。 =cm(t2t0)= 103 J/(kg℃
缸 、 活塞(连同拉杆 )是绝热的 , 且不漏气 , 以 E甲 、 E乙分别表示甲 、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 , 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 (D) A. E甲不变 , E乙减小 B. E甲不变 , E乙增大 C. E甲增大 , E乙不变 D. E甲增大 , E乙减小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 、 乙两气室气体都经历绝热过程 , 内能的改变取决了做功的情况 , 对甲室内的气体
= = = = =点燃CO 2 专题 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 课前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探究整合应用 ④ 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Cl2+ 2 Na = = = = =点燃2 Na Cl , Ca O+ H2O == = Ca ( O H )2 ( 2 )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 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2 K ClO3= = = = =△2 K Cl + 3O2↑ ② C + CO2=
收的热量,c代表比热容, m代表物质的质量, t0代表物质的初温, t代表物质的末温,则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应该怎么写。 Q吸 =cm( tt0) 1的后两问,注意格式。 ,则公式应该怎么写。 Q放 =cm( t0t) 合作探究 1kg的水,温度从100℃ 自然冷却到 20℃ ,在此过程中,这壶水放出多少 J的热量。 c水= 103J/( kg•℃ ) Q放 =c水 m(
能增加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物体 高温部分 转移到 低温物体 (不同物体之间 )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 Q Q 想想议议 取一根粗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来回弯折铁丝 与物体来回摩擦 用锤敲打 用火加热铁丝 放在太阳下晒 放在热水中浸 做功 热传递 活动2 饮食与运动 请利用课本“信息浏览”的数据,分析、讨论下面问题: 1
常见吸热反应:持续高温或加热的反应、放热反应的逆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镁条燃烧 锌与稀硫酸反应 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氧化钙与水反应 NH4++2H2O NH3H2O+H+ 如何实现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所具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表示 —— 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