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1、考纲点击: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第 1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点 1 人口 的 自然 增长 教材回顾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 决定因素:。 (2) 增长状况 时间差异 a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明显加快 b 农业革命后:人口增长较快。 c
1、第 2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点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 人口迁移 教材回顾 居住地 1 人口迁移 (1) 概念 : 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 通常为 1 年 ) 的迁移活动。 跨国界集团性 特点 a 19 世纪以前:以 、大批的移民为主 , 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 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b
1、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 3 考点 4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 人口问题 人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增长模式 1
生产的 物质基础,土壤主要是通过 间接的影响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有较肥沃的 , 由于其肥力较高,农业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 12. 社会经济因素中,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13.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而处于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 空气稀薄、多冻土、人口稀少,由此可判定:凡是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这样说是否正确 ?可举例说明 三
50 10 10 1999年 60 10 14 思考: 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对比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 对中国人口增长你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人口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人口的增长一直很缓慢 , 从 18世纪以后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 据统计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 60亿。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得出结论: 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 基本相同。
4、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6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 B C D解析第 5 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 6 题,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方面来采取措施。 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的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2、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第 2 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 0,为负增长;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 0,因此 B 项正确。 第 3 题,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应为发展中国家;丙地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 答案016淮安调研) 甲市 2008
,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人均水资源就必然会减少。 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 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 1/4,缺水的农村和城市多,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 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计划生育 我国的人口现状 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人的需求 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环境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为此,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
喜爱的小脸。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告诉你吧,她就是我的好伙伴 ——曾雨舒。 +特点开头: 《 小小音乐家 》 我的小伙伴 —— 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 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人物特点开头 《 我的好伙伴 》 还没有走到她家,就听到了一阵阵清脆悦耳、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不用猜,就知道是她 —— 我的好朋友,一个刻苦学习的好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