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
讲 义 ,不再是脱离实际历史条件的管理思想,也不再是与 利 的对立,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 义 和 利 ,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 4 (五)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 首先,在企业管理思想上,我们曾经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 比如:建国后,重视对原苏联管理思想的引进、吸收和探讨,而这种管理思想的一个特点是维护了一种总体至上的观念。 反之
舒提出了 ( ) A.“ 春秋大一统 ” 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 ” D.“ 限民名田 ”“ 塞兼并之路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主要是因为董仲 舒提出了 ( ) A.“ 春秋大一统 ” 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 ” D.“ 限民名田 ”“ 塞兼并之路 ”
8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勿施于人 、臣臣、父父、子子 ,灭人欲 6.( 2020广东文综 1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B C 7.( 2020海南卷历史 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
做一做 发展:陆王心学 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1)陆九渊 —— 心学的开创者: 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 《 陆九渊集 》 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陆王心学 ( 1)陆九渊 —— 心学的开创者: (2)王阳明 —— 心学的集大成者: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
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 顾炎武 《 日知录 廉耻 》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 顾炎武 《 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 》 (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 2分) (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
利己不损人。 可见“义”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形象攸关重要。 三、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相对内在的道德感情和伦理思想的“仁”而言,“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与社会制度,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安宁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
,君仁臣忠”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明确每人在不同伦理关 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四是要求“知礼以立”“克己复礼”。 “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 孔子认为社会要安定团结,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 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
の 科舉資料〉一文,收入《東方學報》京都第 37冊( 2020),其「科舉資料」一詞基本上等同於「科舉文獻」一詞。 38 宮雲維,〈試論宋人筆記中科舉史料的特點〉,《浙江學刊》 2020年第 5期, 185~189。 劉 海 峰 12 科舉考試在社會上的影響無孔不入,正如明末清初在中國居住過二十二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 Alvaroz Semedo, 1585~1658)所說的: 「
是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 ① “心即是理” “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固有的 ② “知行合一” ③ “致良知”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 ——天理 (“良知”即天理) ★ “人人自有定盘针 ,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 枝枝叶叶外头寻。 ”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