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绍 ( ) 壁之战 、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支持,联合孙权,对 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的人是 ( ) 攸 ( ) 野之战 ,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 ) 飞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汉称帝 立魏国 ( ) ,曾从内地迁徙汉族人前往河西屯田 、河南屯田,后又在许一带屯田成功
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 习第 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
综合题 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①都 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 )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 孙权据 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火攻大败曹军。 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 15课 赤 壁 之 战 二、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 208年 七年级历史第 15课 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七年级历史第 15课 魏 蜀 吴 221年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 曹 刘 孙 孙、刘 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 208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 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皇帝作号令天下的招牌 , 又有文武人才的辅佐 , 还奖励农耕 ,有充足的军粮于是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 ( 板书 ) ( 二 ) 官渡之战概况 ( 挂 《 官渡之战 》 图 ) 官渡之战前 ,袁绍的地盘和兵力都超过曹操。 公元200年 , 袁绍率兵 10万抵达黄河 , 企图一举消灭曹操 , 他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白马是官渡的前哨 , 形势万分危急。 曹操认为自已仅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