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 阅读教材 P67最后一段 : 思考 : 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开展了哪些活动 ? 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什么作用
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每表其同情。 邻谊之笃 ,良足深谢。 ” —— 1912年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 2:“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 —— 1924年孙中山 《 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 材料 3 ……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
创立民国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主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权利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的愿望。 没有明确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 ;反封建斗争不彻底。 平均地权 民生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和发展 富强 说明资产阶级已注意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来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 ,且同时发展社会经济 ,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没彻底的土地纲领。 对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运动 的发展。 二是它的 局限性 ,三民主义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 1月 1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 反映 推动 (前提 )民族主义 (核心)民权主义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没明确反帝 ——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论战双方: 论战内容: 论战作用: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探究: 为什么 提出了民生主义。 怎么 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了 农民的土地问题了吗。 原因: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内容: “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家给人足” 评价: 进步性: ①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 ② 反映了美好的愿望。 局限性: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导入课程 《 国父赞歌 》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造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 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 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倾听白日,千秋万世长留 神州鼎沸,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 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相互勉励 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