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师:看来同学抓蚂蚁的方法真不少,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捉来的蚂蚁用笔画出来。 好,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 4)学生画蚂蚁,然后在黑板上把画贴出来。 ( 5)让学生比较五位同学画的蚂蚁与捕捉来的蚂蚁是否一样。 ( 6)师:为什么会出现画得不太一样的情 况。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 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
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 ?小组讨论讨论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称量瓶,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 ,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 ,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 (放大镜 ) 师 :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 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三、说我的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 1)我采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播放一段蚂蚁生活的视频 ,通过观看,调动起学生对蚂蚁探究的兴趣。 第 2个环节
引 入 投影活蚂蚁 你平时观察过蚂蚁吗。 请根据你的经验画一只蚂蚁 思考 老师提出的问题。 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 3 愿意思考问题 愿意表达经验 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凭 经 验画蚂蚁 巡视 画蚂蚁 5 态度认真,仔细回忆 观 察 探究蚂蚁 你想知道你画的蚂蚁科学吗。 请你现在观察蚂蚁,同时对比自己的画,看看那些地方画得不科学,圈出来 观察完后,再画一只蚂蚁 观察、探究、对比、画“科学”蚂蚁 10
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 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
板书设计: 蜗牛 (一) 身体结构 食物 „„ „„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引入 同学们见到过蜗牛吗。 说说蜗牛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二、观察蜗牛身体 a)分发蜗牛给学生 b)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
一号的材料。 【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
展延伸:继续观察,发现更多 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二、交流饲 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 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 ①
植物: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 1)、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 ( 2)、生:画图。 ( 3)、交流:水葫芦为什么会 浮在水面上。 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 1)、生:(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 ( 2)、生:(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 3)
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