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学生在比较、讨论,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 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
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从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方法 师: 2 10=20(元)有的同学提前预习了,知道了是 20 元,但是怎样算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口算乘法。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元, 9人要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能用咱们学过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吗。 你是怎么做的呢。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可以用加法计算。 每人要 2 元, 9人就要 9个 2元钱,所以我可以把 9个 2加起来,即 2+2+2+2+2+2+2+2+2=18(元)。 师:哦,你是利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很不错。 老师尊重你的想法,那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同意 的想法,要解决 “9 人需要多少钱
节中,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诗人漂泊他乡,常常 ——,如今面对重阳节 ——。 诗人丼目无亲,常常 ——,如今面对重阳节 ——。 过渡:的确,这诗句道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 思念,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指导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名句说话 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诵读。 【理解诗意方法多种多样,本环节通过抓诗眼
懒洋洋地蠕动 ( 1) 引导学生注意记忆红字体的生字,及第二、三组词语或短语的特点,分类积累。 ( 2) 指导书写:威武 交流全 文概括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概括成四字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概括成一个词语: 富饶 三、 默读课文,积累运用 西沙群岛到底是个怎样富饶的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26 节。 出示要求: (
动。 “ 这一关闯得可真顺利,老师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再回来接着闯关,好吗。 ” 游乐园是孩子们 熟悉和向往的地方,我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孩子们引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在探究 210=。 320=。 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展示自己不同的算法,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 多样性。
是由 ( )个 小正方体组成 , 图③是由 ( )个 小正方体组成。 从正面看,图①看的是( ),图②看到的是( )。 图③看到的是( )。 从侧面看,图 ①看的是( ),图②看到的是( )。 图③看到的是( )。 从上面看,图①看的是( ),图②看到的是( )。 图③看到的是( )。 ① ②① ③① 四、搭一搭, 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 画√,上面○,侧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内容,改写成有对话的一段话,要求含有表现人物对话时神态、 动作、语气等描写的对话提示语。 小表妹拿着小灯笼,叫我带她去楼下的花园玩耍。
,所以 2 10= 20; c、也可以把 2 10 看成是 2 个十,因为 2 个十是 20,所以 2 10= 20。 (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 2 10 怎样 3 口算呢。 小朋友们经过认真思考,很快想出了三种方法: a、可以先算 9 个 2 的和是 18,再加上一个 2 是 20,所以 2 10=20; 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 10 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