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
8 9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聪明题: 济源好。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 16= (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 (先算 128 6)再算什么。 (再算 128 10)最后算什么。
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 3)教师说明: 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 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
个 40 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先算 2 个 8 根是 16 根,把其中的 10 根捆成一捆放在 2 行小棒的下面,另外 6 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 2 个 4 捆是 8 捆,一共是 9 捆又 6 根,那么 48 2=96 是怎样算出来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 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2 1 68 2 8 40 2( 8
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⑵笔算出结果。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 (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 ②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 1 的。 这个 1 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 为什么。 商的个位是几。 怎么来的。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
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 30 怎么来的 ?接下去怎么算 ? (先用 42 个十除以 30,商 1 是表示 1 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 —— 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
,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 (2)请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 192247。 32) (3)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笔算 192247。 32。 (1)提问:是不是 6 天正好看完呢 ?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2)学生尝试练习。 (3)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
3 0 8 4 0 0 160 30 = 4800 1 6 0 3 0 0 0 0 0 8 4 0 0 8 4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例 2( 2)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 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 106千米, 30小时能到达吗。 二、探究新知 例 2( 2)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 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 106千米, 30小时能到达吗。 106 30= 自己先试一试。 二
共有多少只。 12 3= 3 10= 30 3 2= 6 30+ 6= 36 36(只) 可以用竖式计算: 1 2 3 6 3 0 3 6 …… 6 + 30= 36 … … 3 2= 6 … … 3 10= 30 一般这样写: 1 2 3 3 6 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但商的不同 ? 进一步明确:首位商的书写位置,以及除到某一后不够商 1要商 0。 2.“想想做做”第 2题。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 (2)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 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变化时,宽也随着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即长变大,宽就变小;长变小,宽就变大。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