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
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12342=5166 1 2 3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 12 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 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千米) 1 4 5 1 2
327= 825332= 548430= 783460= 898584= 83054= 979605= 897727= 750253= 659567= 577545= 641353= 940456= 979488= 680502= 637631= 91175= 876648= 599481= 834776= 569
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可以怎样列式 ? 指名口答, 引导 学生列出算式 252247。 36= ( ) (2)探索“ 252247。 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 252247。 36 可以怎样试商 ? 为什么要把 36看作 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⑴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 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 120 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 4 12= 48, 所以 4 120= 480 ⑶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 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
900247。 3 180247。 20 270247。 90 280247。 40 69247。 3 75247。 5 210247。 30 420247。 70 720247。 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 2 题。 (1)出示第 2 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订
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 “多 0”、 “少 0”之类的。 )规范学生的说法: 2→20 , 2 乘 10 等于 20,乘10可以说成是 “扩大 10倍 ”,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 10倍,积也扩大 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 (比如说第
引入新课。 ⒉ 教学例题 ⑴ 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要知道 “ 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 可以怎样列式。 ⑵ 探索 “ 272247。 34” 的笔算方法。 ① 提问: 272247。 34 可以怎样试商。 为什么要把 34 看作 30试商。 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 学生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 师巡视指导。 ③ 交流算法
的 ?这个 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 30怎么来的 ?接下去怎么算 ? (先用 42个 十除以 30,商 1是表示 1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 —— 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
90,再用 123 2=246, 3690+246等于„„ 微信关注公众号: 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 500GB教学资源,包 括北师大、西师大、人教版、苏教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的课件、教案、测试卷等免费下载 教师:的确 ,要让每个同学口算出 123 32的积 ,实在有些困难 ,还有别的方法吗 ? 学生 2:最好的方法是用笔算。 教师:为了计算更加 准确,我们常用竖式计算
下几种不同的算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②对照比较、交流。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两种算法进行比较。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解法二计算时较简便,引导学生发现:解法二是先算 24 乘 3得 72,再在 72后面添上两个 0。 师:计算 240 30 时,先算 24 3得 72,为什么在 72 后面添上两个 0。 组织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简便算的依据。 2. 练习。 7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