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2、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好,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 1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 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 土壤以中性为宜,目前开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沟。 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 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 厘米,株距在 2025
2、膜。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田间发病。 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温湿度条件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潜育期仅 12 天。 病害再侵染频繁,病情扩展较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 7、8 月份发病,是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1)选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地块种植。 要深翻地,精细整地。 (2)实行轮作
2、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 (2)施肥腐熟的有机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能改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虫性。 轮作换茬也是防病、防虫的有力措施,一般 3轮作一次较好。 (3)毒谷用 斤90%敌百虫 30 倍液,拌秕谷制成,每 667 平方米施 斤。 撒到土表面,再用锄头把表土松一松,这样有些药在土内,有些在土表。 (4)毒铒 斤 90%敌百虫 30 倍液
药生长发育大约分为五个阶段:幼苗期(从发芽、出苗至展叶,4 月初至 5月中旬)、盘根期(从展叶至现蕾,5 月上中旬至 6 月中下旬)、根茎膨大期(从现蕾至根茎基本停止生长,7 月上中旬至 9 月上中旬)、根茎膨大后期(9月上中旬至 10 月底,10 月底为成熟期)、休眠期(地上部枯萎至翌年发芽)。 栽培山药,必须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深翻 3545
1、药为薯芋科根状茎组植物,块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兖州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常因受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畸形,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严重影响了山药的商品性能和内在品质,造成产量降低效益下滑
1、药又称薯蓣或薯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在淮北沿海地区进行一年生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该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其食用部分为地下肉质块根,它皮薄、绵糯、肉质细嫩、色白多汁,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A、淀粉、可溶性糖和其他矿物质等;既是滋丰卜食品,又可入药,有补脾肺、益精气的功能。 现将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适宜土壤最好选择土质肥沃、耕作层疏松深厚
2、受阻。 防治炭疽病,可用 65%代森锰锌 500600 倍液加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喷洒,间隔 710 天,喷洒 23 次,兼治黑斑病、白涩病。 防治茎腐病可用 40%菌核净 500800 倍液喷洒茎叶,结合 50%多菌灵 400500 倍液灌根 23 次,每次间隔 10 天。 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加喷药次数。 褐斑病: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当前生产中发生较多。
2、,将底土和表土分别堆放。 回填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底土,并注意随时将大土块拍碎。 回填至离地面 40 厘米时,施入基肥,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4000 千克、氮磷钾复合肥 40 千克,将肥料与土壤掺匀填入。 三、西瓜定植。 西瓜定植前 10提高棚内温度。 扣棚后,立即浇水造墒。 当棚内 5 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便可定植。 西瓜要栽植在定植沟的中央。 苗龄 40时即可定植。 株距 35
2、播种前 20 天进行。 如果黏土地种山药,可在回填沟土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麦糠、细面沙疏松土壤。 2 选种、晒种、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销路好的品种,用作种子的繁殖材料,目前有山药栽子、山药段子、零余子即山药豆 3 种,以选用山药豆为最好,它有利于种子的提纯复壮,恢复和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提高产量,改良品质。 山药豆要选用籽粒粗壮,呈椭圆形,毛孔稀疏,且有光泽的,剔除退化的长型种豆
2、 龄幼虫期 25 天左右,3 龄幼虫期长达 280 天。 经崇明各测报点观察,每年 4 月初出现少量蛴螬,5 月中旬蛴螬成虫(金龟子)出土量骤然增加。 崇明县测报数据统计表明:蛴螬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在 5 月底至 7 月上旬,7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成虫量逐渐减少,9 月上旬以后诱虫量明显降低。 活习性蛴螬体长 3045体多皱,具有假死性,静止时体呈“C”形,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