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
1s内、 第 2s内、第 3s内位移 ? 第 3s末速度和第 3s内的平均速度 ? 火星表面 1s内下落 4m 3s内下落高度。 第 2s内平均速度。 CE 1 25m 25m/s 36m 12m/s 0/22tts V VVVt 上节练习评讲 1 为了测量井口到水面的深度 ,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 ,经过 水的声音,求井口到水面的大约深度。 解:根据 221 gts
擦力的分类: ① 滑动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以及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 =μN ②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运动状态决定。 ③ 滚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滚动方向相反) 生活中常见的力( 3) 受力分析: 其次明确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 103m3 / (mol1K 1 300K) = 103mol 液体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小得多 , 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 , 具有体积而无形状 , 可压缩性小。 液体的蒸气压 (1) 蒸发: 液体表面某些运动速度较大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 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逸出液面,成为气态分子的过程。 (2) 凝聚: 液体分子蒸发成为气态分子时
物质的变化: : :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 化学
(OH)3 两性 氢氧化物 结论: 金属性 NaMgAl 14Si 15P 16S 17Cl 最高价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酸性强弱 单质与 H2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 结论 SiO2 P2O5 SO3 Cl2O7 H4S
)反 应 物相 对 速 度C H 3 3 C B r( ) C H 3 2 C H B r( ) C H 3 C H 2 B r C H 3 B r1 0 8 4 5 1 . 7 1 2) 对 SN2反应的影响 SN2反应的特点是亲核试剂从 C―X 键的 背后 接近反应中心碳原子的,显然, α 碳上 连有的烃基 ↑ ,亲核试剂 越难以接近反应中心 ,其反应速率必然 ↓。 因此,在 SN2反应中
产生气泡 ,速度较慢, 产生气泡 ,速度较快 把金 属侵 入稀 硫酸 中 铜 铁 锌 金属 探究二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浅绿色 你觉得以上几种金属的活泼性一样吗。 为什么。 你觉得上述哪个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氢 气。 为什么。 1 2 表 序 顺 性 动 活 属 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 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H) Cu Hg Ag Sn 锡 Pb 铅 Pt 铂 Au
H2CH3。 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必修二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装置示意图,回忆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② ① 羧酸脱羟基, 醇脱氢原子 结合生成水 b. 酯化反应又可以看作 : — O— H ① ② 同位素示踪法 18 18 CH3COOH + H OCH2 CH3 浓硫酸 △ + H2O CH3CO
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NH3•H2O NH4+ + 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同时使 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 C C 足量的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太快,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产生的总量,可以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BD mol/L CH3COOH 稀释,下列呈上升趋势的是( ) A [H+] B n( H+) C [H+]/[CH3COOH] D [OH]
的伸展方向 (轨道的数目 ) ① 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 1个轨道; ② p轨道在空间上有 x、 y、 z三个伸展方向,所以 p轨道包括 px、 py、 pz 3个轨道; ③ d轨道有 5个伸展方向( 5个轨道) f轨道有 7个伸展方向( 7个轨道) ; • n,l,m 表明了 : •(1)轨道能量高低 (电子层的数目 , 电 子距离核的远近 )。 (2)轨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