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
1)失业的含义 ( 2)产生失业的原因 ( 3)解决失业的对策 泡沫经济问题 ( 1)含义 ( 2)成因 ( 3)危害 准市场经济问题(寻租经济、官商经济) 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 不正当竞争问题 ( 1)基本含义 ( 2)类型: 其一:采用贿赂或变相贿赂手段推销商品和采购商品 其二:欺诈和弄虚作假 其三:搭售等方面的歧视 其四
交纳粮食税( 192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 ( 1924年 1月 21日) 斯大林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个方面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公民的必备素质。 (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 关系:统一不可分的 (根本) (灵魂) (保证) 三、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三:深入持久地进行党的作风建设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刘知炳受审 厦门远华走私案涉案官员百相图:
表。 党章 ⑴ 知识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知识目标为: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分析、理解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及相互关系;懂得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⑶ 觉悟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恰正、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能结合 “ 三个代表 ” 的精神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问题,真诚热爱中国共产党
家的经济命脉 C A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最主要依据 (上海高考题)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的“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德 C、法美德 D、英美德 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的直接推动力是: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B、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 C、马克思
导,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得到发展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 1848年 2月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 共产党宣言 》 发表 2) 《 宣言 》 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 „„ 基本原理,阐明了 „ 的客观规律。 明确指出 „„ 揭示了 „„ 号召 „„ 第十八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条件) 2.《 共产党宣言 》 的问世 (来源、 标志 、内容、意义)
09万人。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 22%。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 : ① 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的作用。 ② 要求: 全面 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 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 为 人民 服务 ,与 生产劳动 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
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 “ 两基 ” 人口覆盖率由 2020年的 77%提高到 96%。 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 90亿元,用于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工程, 7651所学校受益。 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已投入 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 中小学 , 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规模扩大到 741万人,在校学生总数1809万人。 高等教育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 : ① 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的作用。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的地位、作用 ② 要求: 全面 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