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范
于 3% ,长度不宜小于 50m。 当主、次干道和支道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 2%时,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100m,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 15m。 第 条 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厂内道路的纵坡,宜小于 %;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 当纵坡为 ~ %时,限制坡长应符合表 的规定。 自行车道 纵坡限制坡长 表 纵坡(%) 限制坡长( m) 300 200 150 第 条
本规范规定填石路堤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 我国正在制定关于冲击式压路机碾压的技术指南,对于强夯施工填石路堤,也有许多成熟的工程经验,在设计考虑采用强夯或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压实施工时,可参照相应的标准和施工经验确定其压实 层厚与质量控制标准。 在公路部门的相应规范中,没有关于用作填料的岩石强度的分类。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因子; 3 天然气储罐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不应小于较大罐直径。 7.2.4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7.2.4的规定。 表7.2.4 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注:1 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储气总容积按本规范 表7.2.2注2计算; 2 气瓶车在固定车位储气总几何容积不大于18m3,且最大储气总容积不大于4500m 3时
地质问题勘察; 2. 提出对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的建议; 3. 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4. 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内容、布置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建议;分析施工期工程地质监测资料。 施工地质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搜集建筑物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地质现象,检验前期的勘察资料; 2. 编录和测绘建筑物基坑、地下建筑物围岩的地质现象; 3. 进行地质观测和预报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4.
能力则相对较强。 同一 种农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其耐淹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幼苗期的耐淹能力总是 比成熟期差。 此外,生长在粘性土壤中和在气温较高时,耐淹历时较短;生长在砂性土壤中 和在气温较低时,耐淹历时较长。 本规范表 所列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 时,仅供无试验 或调查资料时选用。 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水区形状,排涝面积,地面坡 度,植被条件
的石油库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建实体围墙有困难时,可以设刺丝网围墙。 但装卸区和行政管理区有条件时仍应 设实体围墙。 (说明)企业内部围墙适当降低不会影响石油库的安全,而对企业内部的环境协调有利。 3. 0. 12 1959年石油部《油库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中规定在石油库围墙外应留有 5~ 10 米的空旷隔离地带。 这一规定大多数石油库没有遵循。 其结果,有的农民在围墙外点燃柴单,或在网墙外耕作
1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25m 以及小于或等于表 中的防火距离的 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可隔离一般火种及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以保障站内安全。 2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 的 倍,且大于 25m 时,安全性要好的多,相邻一侧应设置隔离墙,主要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墙为非实体围墙即可。 3 加油加气站面向进、出口的一侧
40 D:90 10 某 甲、乙类液体罐组(罐外壁) ,应建设在距离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不应小于。 米 A: 25 B: 30 C:50 D:70 10 某 甲、乙类液体罐组(罐外壁) ,应建设在距离 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不应小于。 米 A: 25 B: 30 C:40 D:60 10 某 甲、乙类液体罐组(罐外壁)
小一些。 同时,这种类型的油罐直径大,而高度相对较小,故将间距定为。 9 表 注 5 规定: “ 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按 计算大于 20m 时,特殊情况下最小可取 20m。 ” 其 “ 特殊情况 ” 是指储罐区总图布置受地理、地质条件或土地规划的限制,按 的罐间距布置油罐会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等情况。 该规定主要是针对直径大于 50m的大型浮顶油罐而制定的
┌──────────┬──────────────┬────────────┐ │ │ 产气率( m^3/t)(干基) │ │ │ 原料 ├───────┬──────┤ 灰分含量( %) │ │ │ 水煤气 │ 发生炉煤气 │ │ ├──────────┼───────┼──────┼────────────┤ │ 无烟煤 │ 1500~ 1700 │ 3000~ 3400 │ 1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