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
0 米范围内不许 机动车辆通过。 施工时将基坑边上散土和活动碎石清理干净。 基坑开挖前完善四周临时排水设施,对现况排水沟渠进行疏通,防止水冲基坑。 9 加强施工现场边坡监控,在基坑周围共布置测点,并在周围布设沉降观测点;结构施工期间做到每日一测,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 建立完善的预警报告制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坡顶连续三天以上位移速率大于 3mm 且不收敛、坡顶累计位移 50mm
进行校核,桩身垂直度按设计要求,误差不大于 50mm。 ( 2)加强现场施 工管理,经常对桩机进行维护保养。 施工前对设备及电路进行检查,并进行试运转,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注浆泵、空压机在现场应有备用设备,另有一条供水管路,以作备用。 ( 3)严格控制浆液配比,做到挂牌施工,并配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浆液配置。 后台在施工中配专人负责控制记录注浆泵流量及空压机压力,并根据前台反馈信息
管连接。 集水管通向地下排水井。 6 降水抽水应连续进行,避免抽抽停停,由集水管分管阀门控制抽水量,使降水井内水位保持稳定。 回灌与降水同步进行,回灌用降水抽出的清水,回灌井要安装阀门,以控制灌水量。 降水设专人负责,每天记录水位变化高度和出水量情况,并随时注意调整水泵安放高度。 降水井施工前,先在基坑四角各打 1 口井,进行试抽水,根据试抽水结果,再调整后续井 参数。 降水在基坑开挖前
全封闭硬化,以确保下雨不会有水渗入坑壁造成坑壁垮塌。 钢筋加工区、材料码放区有防雨设施,依靠地面径流,排向场内地下排水管沟。 四、主要施工措施 沿基坑护坡顶外侧既顺围墙砌排水沟,沿基坑周边设挡水墙(高30 ㎝),挡水墙两侧均做硬化封闭,以免雨水浸入,并向外侧找坡 %,并高于现场临时道路。 排水沟按照 1%坡度排出场外接当 地沟渠。 基坑内设明排水沟或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抽出。 基坑边不堆土不堆载
拉及浸埋在泥浆中。 ⑹ 现场照明 现场临时照明均采用绝缘导线,动力供电与照明供电从总配电箱电源进线处分开;照明每个开关箱或用电器应装设漏电保护器;照明线路和相线必须经过开关才能进入照明器,严禁直接进入照明器; 照明开关箱中不带电金属部件和灯具的金属外壳都必须作保护接零。 预防物体打击 ⑴ 对进场施工的所有施工机械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特别是运动的部件必须确保安全可靠,性能良好。 ⑵
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 1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少于两个, 且应设于影响范围以外。 基坑监测频率 序号 监测项目 量测频率 1 沉降监测
按处理方案实施; 挖最下一层土前, 应检查基坑中水位是否已降至基底标高以下不少于 50 厘米。 挖土工作即将完成时,要及时报告业主方,以利于业主方及时通知设计、地勘、质检等单位到现场进行验槽工作; 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片、逐段的分期完成。 雨期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 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 雨期开挖时,应
4 第三层卵石:卵石含量 60%70%,粒径一般 24厘米,亚圆状,成分主要为砂岩,少量为硅质岩,其余为砂颗粒,夹少量泥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支 护段层厚 57 米。 场地内勘察期间,遇见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 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对场地影响不大。 本基坑 设计分为东、南、西、北四面共 10 段进行(详见支护设计平面图),各段均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剪力墙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 AB、
高的挡土墙,故 BC 段与 AD 段同一水平线上的支撑受力不一致,因此需要在 AD 段有和 BC 段有同样的设置,这会增加造价,减少经济效益,故也不可取。 综合以上分析,因此方案 5 是比较合理的,其有如下特点: 岳亦勋 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 7 1. 灌注桩作为受力结构,旋喷桩止水; 2. 方便地下结构施工; 3. 施工时噪声低,经济; 支护方案的最终确定 由于在本工程中 地下水位较高
( 7) 临时供电线路及电源安装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电缆采用 V V 4*50+1*25m2 电缆 , 降水施工, 设置 3 个分配电箱 ,开关箱每台设备一个开关箱 ,总箱到分箱的电缆采用 V V 4*16+1*10m2电缆。 开关至水泵的引线采用 V V 4*。 导线埋地暗敷。 ( 8) 降水 、 监测与维护 井点施工期间, 设置专职工作人员 6 人对降水井进行 24 小时看护, 对水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