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C小脑 D脊髓 D 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 活动的病人,他没有受损的部位是 A脑干 B小脑 C大脑 D脊髓 D 某人因受外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 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报,由此分析,他 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A 某人患了一种病,当他看到小水坑想跨过去 ,可他却跨了大大的一步而无法控制,其病 变的部位是 A大脑 B小脑
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导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②突触延搁: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对后膜的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速度要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得多。 ③总和效应:通常突触兴奋一次可能不足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是
” 和 “ 血压为零 ”作为死亡的标准。 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 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发展为心脏死亡。 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中的(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脑神经 C
β 受体效应变强。 可能是 β 受体与 N相结合的旁边有一个亲脂性的口袋。 可容纳较大的烷基。 HNB utH OH O C H2O HS a l b u t a m o l沙丁胺醇 沙丁胺醇 是一个 N位被较大取代基取代的例子。 β 受体效应变强的取代基是叔丁基( β2 ,),异丙基(一般的β ,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β2 起平喘作用, β1 有心脏毒性。
抗精神病作用所必需 R取代产生光学异构体 ,一般左旋体作用 右旋体 ④ C区吩噻嗪环沿 NS轴折叠,两个苯环几乎互相垂直 • 其它刚性平面结构代替吩噻嗪环,活性下降 • 2位取代基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环系的电子密度 • 2位取代基引起分子不对称性,侧链倾斜于带取代基的苯核方向是此类药物的重要结构特征,因为此构象可与多巴胺部分重叠 ⑤ A区侧链碱性基团与受体一窄槽相适应 与多巴胺受体结合:
F波:通常正常,晚期波幅 ↓或无反应;部分波幅 ↑。 %患者 F波传导速度异常, 60 % F波出现率下降(其中 %出现率为 0 ) F波出现率异常与肌力 ( MRC) 明显相关 测定总数 异常例数(%) 正中神经 F波 速度 61 4 ( ) F波出现率 80 48( ) 刘明生,崔丽英等 . 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10( 4): 258261 ALS/MND 的
体、中脑边缘系统等部位。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中缝核。 ( 3)氨基酸类:谷氨酸、天冬氨酸为兴奋性递质,γ 氨基丁酸、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 ( 4)神经肽:包括阿片肽、脑 肠肽等。 ,有的呈现兴奋性效应,有的呈现抑制性效应,这种不同主要是由突触后膜的特性决定的。 八、中枢抑制 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基本过程: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要特别强调未吃食品 而 产生了唾液的同学是在大脑思维(想吃)时,通过神经调节,指挥唾液腺分泌唾液,神经调节起了主要作用,是高级的神经活动。 学生咀嚼食品,思考:①吃糖果的同学回答糖果为什么会溶解以及唾液是怎么产生的。 ②吃馒头的同学回答自己感觉的变化及其原因。 ③食品吞入胃中 的 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吞下食物,是什么支配的。 ④未吃食品 ,产生(或未产生)唾液的同学活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脏神经 Somatic nerve 躯体神经 I. Essential strunctures of nervous system cell body 胞体 Dendrites 树 突 Axon 轴突 glial cell神经胶质细胞 B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假单极神经元 Mult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 central
1 4 , 1 0 0oC或 X = 吸 电 子 基 团 : p H 7 . 4 , 3 7oCH 2 O + X C H = C H 2 + N R 3Atracurium 的主要代谢方式: a: Hofmann消除反应 b: 酯水解反应 baNOO C H3O C H3O C H3O C H3H3CH O++NH3C OH3C OO C H3H3C OOOC H3O H+O O NO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