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 2020/12/24 11 甲状腺肿大 2020/12/24 12 甲亢 2020/12/24 13 胰腺 胰腺 2020/12/24 14 糖尿病 2020/12/24 15 生殖腺 202
原有无特异性。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溶菌酶和巨噬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 1 2 3 1—— 伸出伪足将病原体 吞噬 2—— 纳入细胞质内形成 吞噬泡 3—— 溶酶体与吞噬泡 融合 ,病原体被“ 酶解 ” 4 4—— 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细胞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T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B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特异性免疫 浆细胞 增殖 分化 记忆 B细胞 抗体 产生
害物 质的抵抗力。 广义上: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细胞识别 威尔逊用海绵细胞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其结果说明了 什么问题。 细胞识别 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 称为抗原。 多为蛋白质,还有多糖和脂类。 外源性抗原:生物体自身不存在的异种或异体物质(如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异种动物血清、同 种异体的组织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如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突变后的 细胞等
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 (三)生理作用 抑制花、果脱落 最基本 促进细胞伸长 对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A B (四)作用特点 同一植物的丌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丌同 丌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丌同 根 芽 茎 对生长素敏感程度 C D E ( 1)低浓度促进生长 ( 2)中、高浓度抑制生长
郭葛 等人从燕麦胚芽鞘、菠萝嫩枝等植物器官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 ,后来经过鉴定生长素是一种名为 吲哚乙酸 ( IAA )的小分子有机酸。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4年 郭葛实验 生长素探索史 1880年,英国 . 达尔文实验 1913年,丹麦 . 杰逊实验 1928年,荷兰 . 温特实验 1934年,荷兰 . 郭葛等分离出吲哚乙酸 每一位科学家所取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
继续 培养 噬菌体蛋白质 未进入 细菌 噬菌体 DNA进入 细菌 无 放射性 有 放射性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搅拌 搅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1 2 3 4 5 某科学家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并用同位素 32P和 35S作如下标记: ( 1)子代噬菌体的 DNA分子中将会 含有上述 元素。 ( 2)子代噬菌体的衣壳上将会含有 上述 元素。 细菌的 脱氧 核苷酸 →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DNA才是 遗传物质 , 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 实验的遗憾 】 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 DNA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 %的蛋白质。 实验 (三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大肠杆菌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 T2 噬菌 【 材料 】 成分 结构 蛋白质( 60%) 衣壳 DNA ( 40%) 核心 1950前后 , 德尔布吕克 [美
物质。 现代科学已经充分证明 •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分别有哪几部分组成。 种类有几种。 • 观察 DNA分子由几条链构成。 DNA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 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分别位于 DNA的什么部位。 • 什么是碱基互配对原则。 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思考: DNA的结构 DNA的结构: 5种元素 →3类物质 →4种基本单位 →2条链 →1种结构 13 脱氧
A聚合酶 4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特点:每条 子链与 对应母链 相结合 结果: 1个 DNA→2 个 DNA DNA复制的过程 酶: 结果: 模板: 酶: 原料: 原则: 合成 子链 形成新的 DNA分子 亲代 DNA 子代 DNA 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TT→ 正常血红蛋白 → 正常红细胞 CAT→ 异常血红蛋白 → 异常红细胞 例 2:豌豆花色 基因 A→ 控制合成酶 X→
G G U U A U U A G T A C A A A T G G U U A U U A A G T A C A A A T G G U U A U U A U A G T A C A A A T G G U U A U U A U C A G T A C A A A T G G U U A U U A U C 形成的 mRNA链, DNA上的遗传信息就传递到 mRNA上 mRNA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