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
动的共同规律。 这种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 —— 能量金字塔。 然后具体指出能量金字塔是用各个营养级能量数值绘制成的。 再用“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的图解具体说明能量金字塔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6.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为人类自身服务,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通过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个 D. 5 个 9.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越多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越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三)合作探究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其中 ______ ______、 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生产者属自养生物。 因此,它 包括三大部分:( 1)进行 ______的绿色植物,如农田中的大豆;( 2)进行
学生以此类推,说出能量在该食物链各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 教师提示:最高营养级老虎的能量去路只有两条,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途径。 【 PPT】食物链整体的能量流动图。 回顾读书思考的问题: 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 能量“传递”的途径是什么。 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散失”的。 学生: 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化学能“输入”到生态系统;
2 对目标 2 进行评价 过度: 能量如何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流动呢。 先大致浏览图57 观察和 能量(在食 展示流动的过程,并按顺序出示问题: 边观察 达到目标 3 分析教材图 57。 物链、网中)流动过程 1)生 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 2)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的,为什么起点不可以是动物 ? 3)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如何传递和散失的 ?
蓝鲸 思考 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 、植物 植物以 浮游植物 为主,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 无发达根系,无高大树木 其内生物主要受阳光、温度及水盐度的影响 海洋中的植物制造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70%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范围 : 淡水,及不超过6 m的浅海 湿地的功能 : 提供水源、防风消浪、互岸固堤、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 典型代表 :
思考并讨论 1 答案 D 2 讨论答案 C[来源 :学 |科 |网 Z| X| X| K] 《幻灯片》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 意图 能量被摄入到动物体内 [来源 :学科网 ZXXK] 能量流入到动物体内 思考并讨论 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流入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一般有三个流向,即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利用。 提问
1、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 9 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 ) (1)主要是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属的生物类群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 (2)主要是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范围:。 3 结构: 和营养结构 ( )
1、第 11 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1)主要是信息传递的类型、作用及其应用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2)主要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信息的概念 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 、指令、 与信号等。 情报 数据 2 信息的种类 连一连
1、第 10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 ) (1)主要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形式、特点及其应用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及其应用 ( ) (2)主要是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能量流动 1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 转化 2 流动的过程 (1)
【新授】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观看】 (配上有关的解说) 【展示】情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资料一:森林大火 【讨论、总结】根据图和材料进行分析: 上 面的事例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 能又有一定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