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
(第二课时) 总结 上节课的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b/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 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 9讲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海尔蒙特实验发现植物生长需要 _, 普利斯特利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利用 _作为原料。 2 光合作用 (1)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 利用 _,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如 _), 并且释放出 _的过程。 水 二氧化碳 光能 淀粉 氧气
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 5讲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 _, 无 _、 _和 _的分化。 2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_的环境中 , 一般具有类似 _和_的分化 , 但茎中无 _, 叶中没有 _, 根非常简单 , 称为_。 3 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做检测 _的指示植物。 4. 蕨类植物具有 _、 _、 _的分化 , 在这些器官中有了专门运输物质的 _。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十九讲 相互依赖 一 、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 在生态系统中 , 各种生物之间 、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_、 _的关系 , 生物的种类 、 各种生物的_和所占的 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 这种现象叫做 _。 _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互制约 数量 比例 生态平衡 动物 二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 7讲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_,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 _。 2 水分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分 _细胞 成熟区的_ 茎部木质部的 _ 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 导管是由许多没有 _和 _的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 导管广泛分布于茎、根以及叶脉内 , 构成水分运输的管网。 成熟区 根毛 根毛 导管 导管 细胞质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 16讲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 (1)从 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 , 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 , 到 2005年时达到 _亿 , 2011年已突破 _亿。 (2)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对 _和 _的影响。 2 我国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 鼓励晚婚晚育、 _。 3 人类活动既可能破坏环境 , 也可以改善环境。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 9讲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海尔蒙特实验发现植物生长需要 _, 普利斯特利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利用 _作为原料。 2 光合作用(1)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 利用 _,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如 _), 并且释放出 _的过程。 水二氧化碳光能淀粉 氧气(2)表达式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 8讲 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 天竺葵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 暗中把叶片中的 _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脱色,溶解叶片中_以便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遇碘变 _,说明
1、 了解生物圈 第 2讲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 _、水等。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 , 就会影响生物的 _,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 _关系、竞争关系、_关系、 _关系等。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 _环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动物细菌和真菌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遗体等 )细菌和真菌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遗体等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物质循环 实验 取四种不同的食物喂养蚯蚓:新鲜叶片、新鲜水果切片、蔬菜叶片、腐烂的叶片。 观察数日,看看哪种食物最早吃完。 大家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