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
池肥力。 从第 3 天开始,应视苗池饵料生物量及时由饵料生物池 采收轮虫,桡足类等生物饵料进行投喂,并适当增投经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饵料系列分别为: ① 仔鱼开口至 7 日龄 : 牡顺受精卵或担轮幼虫 ② 315 日龄 : 轮虫 ② 1020 日龄 : 卤虫无节幼体 ④ 15 日龄至出苗 : 桡足类。 鱼苗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育,背鳍和腹鳍的长棘已经收缩,侧线出现,变态为稚鱼,鱼苗的形态与成鱼无异
池 采收轮虫,桡足类等生物饵料进行投喂,并适当增投经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饵料系列分别为: ① 仔鱼开口至 7 日龄 : 牡顺受精卵或担轮幼虫 ② 315 日龄 : 轮虫 ② 1020 日龄 : 卤虫无节幼体 ④ 15 日龄至出苗 : 桡足类。 鱼苗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育,背鳍和腹鳍的长棘已经收缩,侧线出现,变态为稚鱼,鱼苗的形态与成鱼无异,全长为 25 毫米左右 , 可以开始训食鱼虾糜。 并
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 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 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 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
3300 吨,仅仅因为养殖品种的更换,即可带来约 亿元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更替,可能托起有下滑趋势的石斑鱼养殖产业。 四、现有的工作基础 (一)前期科研情况 1) 2020 年,项目申报单位与 xxx 大学合作,完成了“鞍带石斑鱼(龙胆)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XXX 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06119),取得 了人工繁殖的成功。 2)2020 年开始,与 XXX 合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