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
2、能侵染黄花菜,气流传播侵染败酱草,在它上面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回到黄花菜上寄生,这种现象称为转主寄生。 锈孢子侵染黄花菜发病后产生大量夏孢子,靠气流传播可频频进行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 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可以终年不断进行再侵染。 旬均温 2426 摄氏度,相对湿度85%以上温暖湿润的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 施速效氮肥过多会降低植株抗病性。 防治黄花菜锈病要采用综合措施
2、若引种可造成新区发病。 播种带菌姜种或生长期中其它寄主、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可以通过姜表皮的自然或机械伤口侵入,适宜条件下发病。 细菌又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害虫传播进行再侵染。 土温 25氏度最适于发病,高温多雨潮湿,特别是暴雨后骤晴,姜瘟可能严重流行。 此外地势低、大水漫灌、与茄科蔬菜连作或邻作发病亦较重。 防治姜瘟应采用以加强栽培管理的控病措施为主,结合使用药剂的综合防治。
2、侧根,病斑呈暗褐色,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因养分供应受阻逐渐萎蔫枯死。 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 802、大红一号等。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地势干燥,平坦地块育苗。 育苗期苗床换新土或用甲醛:高锰酸钾=2:1 对土壤消毒。 育苗时先用 55水 10钟烫种,然后用
2、 55热水浸种 1015 分钟,然后催芽播种。 (3)轮作。 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 4年以上轮作。 (4)合理密植。 每 667 平方米(1 亩)种植 18002000 株为宜。 (5)平衡施肥。 一般 667 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 30004000 千克,苗期磷、钾肥配合,结果期增施氮肥和钾肥。 门茄收后每隔 57 天喷施10001500 倍富万钾液、15002000 倍芸苔素
2、 年以上。 金丝小枣最易感病。 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严重。 三、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清除疯枝,铲除无经济价值的病株。 (2)选用抗病的酸枣品种作砧木。 (3)培育无病苗木。 即在无枣疯病的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以培育无病苗木。 (4)加强果园管理,增施碱性肥和农家肥。 化学防治:(1)在发病初期,用手摇钻在病树根茎部钻孔,于春季枣树萌芽期或 10 月间
2、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以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为主。 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最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以后侵染果、卷须等。 孢子侵入后潜育期 6。 该病一般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10 月以后病害停止发展。 从葡萄生育期看,病害发生于开花期。 葡萄个体抗病力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
2、使通风口在背风的一面。 僵苗症状:幼苗生长发育迟缓,苗株瘦弱,叶片黄小,茎秆细硬,并显紫色,虽然苗龄不大,但看似如同老苗,故又称“小老苗”。 发生原因:苗床土壤施肥不足,肥力低下(尤其缺乏氮肥)、土壤干旱以及土壤质地黏重等不良栽培因素是形成僵苗的主要因素。 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很差的土壤,更易形成小老苗。 育苗床上的拱棚低矮,也易形成小老苗。 防治方法:选择保水保肥力好的壤土育苗。
2、。 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 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叶脱落较慢。 枝梢受害后也有两种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 多发生在受过伤的枝梢。 初期病部褐色,以后逐渐扩展,终致病梢枯死。 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组织分界明显,病部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 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
2、湿条件下有流胶现象发生。 导致病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被阻塞,输导系统被破坏。 若病菌侵染果实,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 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渐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 病部果皮较坚韧,有革质柔韧感。 若病原菌侵染新叶、嫩梢和幼果时
2、幼果,病斑密布,引起早期落果。 受害较轻的幼果,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味酸、皮厚,或成为畸形果。 此病在发病初期易与柑桔溃疡病相混淆,这两种病害在叶片上的症状,主要区别是:溃疡病病斑表里穿破,呈现于叶的两面,病斑较圆,中间稍凹陷,边缘显著隆起,外圈有黄色晕环,中间呈火山口状裂开,病叶不变形。 疮痂病病斑仅呈现于叶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叶片表里不穿破。 病斑外围无黄色晕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