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
联盟 (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原因 表现 ( 1)南斯拉夫解体 ( 3)国际恐怖主义滥趋势 世界形势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 3) 11事件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特点: 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 表现: 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
体播放展示一系列图片资料: 1996 年 9 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20 年 9 月 11 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911 事件现场;科索沃阿、塞两族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图为战场上的塞 族士兵;排队领取食品的 科索沃难民;美国总统克林顿称:除非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从科索沃撤出部队,否则北约对南采取的空中打击将 “既不会减弱 也不会停止
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注意: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经 济发展迅速,这些都是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教训) 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权。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苏联形势迅速变化,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 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1991年 12月 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利领导人签署 《 明斯克协定 》 ,宣布成立 “ 独立国家联合体 ”。 “ 独联体 ”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12月21日,俄罗斯等 11国领导人签署
概念阐述 东欧 剧变 苏联解体 表明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 而不是失败)。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 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2 ( 3) 紧张、动荡表现:( 1) 解体(
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9 11)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表现 —— “一超多强 ” 局面的出现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意义 1989年 “ 团结工会 ” 获胜 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骚乱“ 救国阵线委员会
义呈泛滥趋势: 9 11事件 美国 911事件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三、 “ 冷战 ” 结束后 的世界格局 特点: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表现 :( 1) 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 ( 2)日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 3)俄罗斯
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克林顿在阐述美国 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 ,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 0202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200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俄国亿美元2020— 2020年 国民生产总值 1992年, 《 欧洲联盟条约 》 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 货币联盟 1993年, 欧盟成立 自卫队迈向 战时体制
,遵循一定的顺序。 1 简单地说是因为 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生产力。 具体地说是科学 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 经济 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这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整个世界不地发展。 2 “ 科 ” 与 “ 技 ” 哪个更重要一些,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定。 就我国当前国情来讲 ,鉴于我国传统教育影响较大
公司。 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 “ 秘诀 ” 在于他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从事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 “ 天才 ” 时,他却解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