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
5个师,近百万人。 材料 3 捷同法国有着同盟关系,有着训练有素的军队和重要的军事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工事,这些工事正好设置在苏台德区。 根据材料 3,概括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经济发达 军力较强 战略地位重要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绥靖政策的顶峰 祭坛上的牺牲品 德国 莱茵区 捷克 斯洛伐克 奥地利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该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1938年
持人介绍评委和嘉宾、正反方及其辩手,宣布辩论规则和辩论题目。 2.程序辩论阶段。 由双方的一、二、三、四辩按正反方顺序交错发言。 每人发言 (包括自我介绍 )不得超过 2分钟或 3分钟。 自由辩论阶段。 这是辩论会的高潮,双方交错辩论。 正反方总时间一般各为 5分钟。 总结发言阶段。 先由正方四辩作阐明本队立场的总结发言,接着再由反方四辩总结阐述本方立场,时间一般各为 3分钟。
界和争夺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尽管巴尔干人民的反抗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只有从属性质,不能改变战争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战争性质 德国的 “ 施利芬计划 ” ; 法国的 “ 第 17号计划 ” ; 俄国的 “ 第 19号作战计划 ”。 二 大战期间两大军事集团的外交行动 1914年战况。 在西线, 9月爆发了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 马恩河战役
—— 英国 《 星期六评论 》 杂志 1898年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力对比变化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矛盾尖锐 探究: 为什么爆发。 (原因) 欧洲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 重新瓜分世界。 德 法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 1)法德矛盾 铁血宰相俾斯麦 法国战败: ① 法国把阿尔萨斯与洛林割让予德国; ②规定法国付出五十亿法郎作为赔偿德国在战争所失;
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三、战争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时间 主要事件 形成 第一次 一战后 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国际会议,最终形成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 二战后 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针锋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由此形成 世界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级格局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初 ——至今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
年 9月 5日,罗斯福总统对全国宣布, “ 我国将继续是个中立国家 …… 我希望美国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 我相信它会这样做的。 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政府将尽一切力量来达到那个目的。 ” 置身于事外,缺少担当 美国 苏联在遏制法西斯势力上面所作的努力 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 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希望构建集体安全体系 苏联 如果没有一条有效的东方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