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1、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知识点串讲脉 络 框 架第三次科技革命线索: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论第一次科技革命时间: 18世纪 60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影响:对生产力的影响: 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以第一次飞跃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 :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衰落的同时是其他阶级势力增长之际二者同步进行) 资本主义制度 统治地位在全球的确立 19世纪 60、 70年代有那些国家分别采取什么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洲、美洲和亚洲) (提示之一:基础知识是:俄国改革的人物内容和影响;德意统一的领导人、统一经过、统一意义;美国内战原因美国扩张概况和美国内战的领导者、两个文件;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及影响) (提示之二:资本主义
: 拉美: 1905- 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 苏丹 马赫迪 反 英 大 起 义 墨 西 哥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伊朗土耳其和资产阶级革命 表现 美德后 来居上 英法相 对落后 后起国家 要求重新 分割世界 三 国 同 盟 三 国 协约 扩军备战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 影响 根本 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上: 经济上: 国际关系 上: 战争引起革命,诞生世
俄 、 美三国。 原因:英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 并早已进行圈地运动 , 农村人口较早较大地流向城市。 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美国独立战争后南方存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 2) 科学 、 技术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推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4) 经济全球化趋势。 原因: ( 课本 110页第三段 )
1)背景:帝国主义在 东亚、太平洋地区 的矛盾十分尖锐, 日美 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 ( 2)时间: 1921— 1922年。 • ( 3)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 ( 4)操纵国:美、英、日。 • ( 5)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 6)结果:签订《 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和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 (
理论指导下,借助 的力量,政府采取多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繁荣。 美 : 保持经济发展 联邦德国 建立了 模式 ,60S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967年在法德努力下 成立 日 :l955后形成 模式经济快速发展 60S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 , 拉开改革序幕 试图突破 未有明显成效; 亚洲新兴国家崛起 韩、新 :60S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