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
四边、四角 对称我们称之 为 中心对称图形。 试一试 原来我们学过的“百变团花”就是中心对称图案。
— 郑观应 《 盛世危言 自序 》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三、“师夷长技”后的新思考 —— 维新变法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代表人物 背景 主张 评价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评价。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三、“师夷长技”后的新思考 ——
一间 破屋子 ,由 裱糊匠 东贴西补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李鸿章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主要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代表人物及主张 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政治 ——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 ——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 —— 兴办学校 , 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王韬、郑观应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三、维新变法思想 (重点) —— 康梁维新思想 ( 19世纪 90年代) ( 1) 背景 : (
便可抵御外辱。 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 以夷变夏 ” ,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洋务派):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 主要分歧是什么。 要不要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顽固派 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05:09:45 结局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 单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 彻底变革 封建制度。 列强的破坏, 顽固派的阻挠。 维新思想的 产生 —— 早期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发展 —— 康梁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传播 —— 论战 三、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思想的 实践 —— 戊戌变法 早期 维新思想 ( 19世纪 60年代) ( 2)代表人物 —— 转化中的 资产阶级 的新型 知识分子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民族危机
单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 不 彻底变革 封建制度。 列强的破坏, 顽固派的阻挠。 维新思想的 产生 —— 早期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发展 —— 康梁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 传播 —— 论战 三、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思想的 实践 —— 戊戌变法 早期 维新思想 ( 19世纪 60年代) ( 2)代表人物 —— 转化中的 资产阶级 的新型 知识分子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民族危机 )
船、铁路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③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 自强 ” “ 求富 ” ③洋务运动 ④ 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的目的 阅读下文,思考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 小资料 】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林则徐 (1785~ 1850 年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 累官至湖广总督,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清道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