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1、、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与原则: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菇类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
1、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在外地引种。 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 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3 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
1、榆黄蘑 现介绍一种食用菌新品种榆黄蘑: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形态特征: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 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 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 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 212 厘米,粗 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
1、培时间的延长,病害越来越重,选择品种或菌株时,应以脱毒菌种为首选,以便从种源阶段为整个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生产中注意调配基料,使其营养全面、均衡,拌料时加入三维精素,并注意病虫杂菌的预防和杀灭。 平菇:平菇栽培多以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 以棉子壳为例,基本配方为:棉子壳 250 千克,过磷酸钙 5 千克,石膏粉 4 千克,尿素 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 袋。 建有沼气池的农户
1、培基质是食用菌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物质之所在。 在使用品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基质不同、配方不同、基质的处理方式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质地、风味等都有所差别。 1 料顾名思义,是基质的主要成分,多指以满足食用菌碳营养为目的的原料,主料用量较大。 质类这类主料的碳源中木质素所占比例较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占比例较小,如椴木、树枝、木屑等,其质地紧密,适于各种木腐菌的栽培。
1、养室、菇房或菇棚都应建在地势高,排灌方便,周边无工厂污染或垃圾场,远离畜禽舍、饲料库和厕所的地方。 原料无公害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原料,如棉子壳、秸秆、木屑、麸皮等应干燥、无霉变和虫蛀,也不能被污染或混入其他污染物。 应用的化学药品如石膏、碳酸钙、尿素等应纯净,不能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培养料处理一、培养料要高温发酵栽培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等的培养料需进行高温发酵。
1、、形态特征瘿蚊又名小红蛆、菇蚋,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见。 虫体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 幼虫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体幼虫生殖。 每条雌虫平均可产 20 多条幼虫。 幼虫早期在料中危害,造成菌丝稀少,微弱。 后期转移到菌丝和子实体。 子实体被害,先在菇柄基部繁殖,后爬上菇柄与菇盖交接处,有的钻入菌褶,被虫蚀成伤痕道,呈淡桔红色。 一朵菇多者常聚 2030
1、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 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 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 10%左右。 弹性好的木板条挤压、拍打震动料面。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料面。 这样可促进菌丝加速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物效率 15%左右。 布袋、细土覆盖在培养料面上
1、有发酵快,发酵彻底,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常规发酵制作时间,减小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等特点外;还有“广普性”(几乎可发酵一切需发酵的有机物料)发酵和“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宽松)等特点。 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助剂对比试验示范表明,本发酵菌剂比国内外同类产品(如日本的 国的农富露、更优的性价比。 使用方法为:1、备料:按培养料重量的 即千分之一
1、多数栽培品种正在出菇,部分春季出菇的正在发菌,还有部分菌种正在制作或发菌中。 而进入 12月,温度降低,对于食用菌生长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因此,菇农一定要合理安排,抓好管理,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 平菇 大多处于出菇阶段,部分秋季栽培的已进入出菇尾声,管理重点是保温,解决菇棚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采用广温型菌株的如 8359、农科 12等,棚温应保持在 15左右。 采用低温型菌株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