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1、用集约化技术栽培平菇、蘑菇、香菇等食用菌,可实现食用菌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 厂地集约化蘑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在寒冷的冬季,采取室内加温栽培最为合适;室内加温方式有管道暖气、煤炉等,而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采用煤炉加温最有效,该装置适合比较寒冷的地区,可实现成本低,升温快,操作便利;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
1、新制种原料简化传统和常规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为原料,混制成的养基用于接植母种。 革新为以麦粒、谷粒、玉米粒或树木枝条等任选一种为原料,辅以菌种包衣剂包衣制成的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不但可以接植母种,还可以接植原种和栽培种,且原料来源方便,既省钱,又实用。 一支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成本只要 3 分钱;一瓶原种或一瓶栽培种的原料成本只需 2 角钱左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的是同菌异名,如同为一种侧耳,在不同地区就有冻菌、平菇、北风菌、蛇菌、平蘑或平茸等不同名称,很不统一。 有的是同名异菌,如同称为冬菇的,有的地区是指香菇,有的地区却是指毛柄金钱菌。 所以当地通用的俗名;虽然描述性强,通俗易懂,但局限性大,容易混乱,也不便于科技交流。 为了统一名称,国际上一致采用瑞典学者林奈所创造的双名法,作为动植物、微生物包括食用菌的命名方法。
1、秸等大量农作物秸秆而设计的。 经多年栽培试验,彻底解决了野外利用秸秆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阴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弊端和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 4000千克克,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
害作物:食用菌为害症状:不侵染菌丝体,只侵染子实体,但可沿菌丝索生长,形成质地较干的灰白色组织块。 染病的菇蕾停止分化;幼菇受侵染后菌盖变小,柄变粗变褐,形成畸形菇;子实体中后期受侵染后,菌盖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灰白色凹陷。 病菇常表层剥落或剥裂,不腐烂,无臭味。 病程约 14 天。 分类属性:轮枝霉引起的真菌病害发病特点:覆土带菌为最初侵染源
1、存前干燥。 食用菌的干燥主要是去除细胞间的游离水。 为了便于贮藏,一般要求干品的水分控制在 10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其干燥过程是物料中水分汽化的过程,即水分子吸收能量从液态变为汽态。 人工干燥主要是对流干燥,所需热量是通过空气或加热干气流的连续或间歇接触而获得,同时依靠这些气流带走物体中蒸发出来的水分,达到物料干燥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食用菌干燥过度后,干品的含水量过低则硬脆
先要及时揭开袋口,加大通风量,以满足菌对氧气的需要。 空气湿度要求在 88间,此时喷水要小水勤喷,不要直接喷到菇蕾上。 以免菇蕾被水渍死。 6 天左右,就可大水勤喷了,一般夏天喷 3 次,早 8 点,中午 12 点,下午4 点。 冬天视情况喷 1。 阴天、雨天、大风天也要喷水,不过喷水量要减少。 菇体成熟前,喷水量要减少。 光照要求散射光。 温度控制在 12间
1、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声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打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利用桔秆 4000斤,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 种菇畦还可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一
1、食酪螨(粉螨科食酪螨属,分布于全国各地。 (1)危害特征该螨是食用菌的最主要害螨之一,经常发生于蘑菇菌种瓶、蘑菇床、香菇菌块,也危害草菇和平菇,在稻草、棉籽壳和厩肥等食用菌栽培料中也常大量发生,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下,繁殖快,发生量大。 食用菌菌丝被取食后,造成断裂并逐渐趋向老化衰退,子实体被害后形成褐色凹陷,使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2)发生规律腐食酪螨整个生活周期有卵、幼螨
1、用菌优质安全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出口的贸易量和价格,增加菇农收入。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品种的增加,栽培资源种类的拓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地域的扩展,一些产区为追求高产任意改变配方,添加一些用途和机理不明的化学成分;又为片面追求省工,采取一些不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再加上环境、水质对栽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