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注和浸泡。 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在菌床、菌块上喷洒。 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籽实体。 喷洒营养液最好在采收后进行。 对菌块和椴木还可采用浸泡法补充营养,即让其在配制好的营养液中浸泡后取出,一般在每潮菇采收结束后进行。 在菌床上也可采用灌注法补充营养,即将菌床表面覆土扒开,把漏斗插入培养料内,灌入营养液后再覆盖,一般灌液穴的距离以 10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粗脂肪 粗灰分 氮 钾 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培养料。 油菜秆壳培育食用菌时,事先应仔细剔除发生霉变的部分,曝晒 23 天后,粉碎成绿豆大小,放冷水中浸泡 1224 小时,天热时间可短些,天冷时间稍长些,然后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分别按下列配方拌料。 一、草菇:油菜秆壳 90,石灰 3,草木灰 5,麦麸或米糠 2,含水适量。 二、香菇:油菜秆壳 78、麦麸 20,石膏 1、糖 1
用菌专用益地露为新型、高效、高浓缩、优质、广谱、无毒有机液体肥料,适合于平菇、香菇、花菇、金针菇、双孢菇、鸡腿菇、银耳、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生产栽培。 经 3 年推广应用证明:000 千克配料中添加食用菌专用益地露原液 1 千克(对水 3050 倍)拌匀,能使菌丝快速萌发,粗壮、浓白、发菌快,高温时菌丝不发黄不萎缩,抗病力增强,低温时生长快,整齐。 前 7 天现蕾出菇,采收期提前 5 天左右。
2、形紧凑,抗杂、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黄菇病等病害,按“爆发出菇技术”进行管理,一般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50%以上,试验中最高超过 182%。 适应温度:发菌 5出菇 54、厚黑 93 平菇。 特征特性:低温型菌株,菌盖深灰色至黑褐色,适应冬季11份出菇。 叠生,朵形紧凑,光滑光亮,菌柄极短,叶片较厚,菌肉白色、紧实,商品性高。 一般生产中不会感染黄菇病、褐腐病等常见病害
2、2份、红糖 3份、醋 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诱杀;螨对炒熟的种子香味也有强烈趋性,可用炒香的茶籽饼或棉籽饼撤在纱布上,当螨聚集于纱布上后,把纱布在浓石灰水里浸沾,螨便被杀死,连续几次,杀螨效果可达 90%以上。 另外,用 57辛硫磷 克,加适量水,傍晚撒于菇房周围,可诱杀蟋蟀、蝼蛄等。 二、用蚊蛾的趋光性可以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方法是在菇房灯光下放诱盆,内加 敌敌畏,害虫落人盆中即被杀死。
2、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的针叶树种的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粱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皮壳;糠醛渣、酒糟、醋箱。 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辅料麦麸、米糠、饼肥(粕)、玉米粉、大豆粉、禽畜粪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覆土材料泥炭土、草炭土。 土壤符合 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规定。
2、料中麦麸多或加入糖后,霉菌污染率较高。 当用豆粉或饼肥粉代替部分麦麸,并无糖时,霉菌污染率可明显降低。 含水量偏高时,霉菌污染发生多,含水量偏低时,霉菌污染发生少。 严格接种,严把操作关。 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特别要注意场所洁净、干燥,以减少外界杂菌的侵染。 料和发酵料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微生物。 食用菌培养期间,污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料的微生物区系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
2、(松茸)、鸡枞菌、鸡油菌、荷叶离褶伞(荷叶蘑)、美味牛肝菌、褐紫肉齿菌(黑虎掌)、羊肚菌、印度块菌等。 其它地区的食用菌如福建的大红菇,河北及山东的香乳菇、内蒙古的口蘑、新疆的裂盖马鞍菌、青海的黄绿蜜环菌,云南、四川产的松口蘑(松茸)、梭柄松苞菇和壮丽松苞菇(老人头)、甘肃产的羊肚菌、浙江产的黄牛肝菌、黑龙江产的金沙蘑(离褶伞)、四川西部产的块菌等,这些绝大多数还未驯化培养的野生食用菌
2、喷洒料袋或料床霉菌处。 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焚烧,然后挖除,填补新料。 %的来苏尔溶液先将霉菌处喷湿消毒,防止孢子扩散,再把霉菌部位(包括菌落外 1 厘米的料)挖掉。 每挖 1 处后要将工具洗擦消毒。 挖除后可填补培养料和菌种。 100 千克干料中添加克霉王拌料剂 100 克,可有效防止或根除霉菌危害。 石硫合剂喷洒染病区,以抑制霉菌孢子的萌发、菌丝蔓延。 迅速通风、降温、降湿
碱食用菌新菌株及菌种制作、栽培新技术栽培平菇最新技术。 合理的配方(添加本所配制的防霉剂),最优的原料处理方法,新式的栽培袋播种法,再加上一种简易的管理,可使生料大袋栽培平菇成功率超过 95%,是一条提高平菇栽培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专利技术。 名称:麦粒菌种的制作方法。 专利申请号:发明提出了一种麦粒菌种的制作方法。 它主要是选择新鲜无霉变的麦粒,通过在石灰水和清水中交替浸泡,然后装瓶、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