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注和浸泡。 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在菌床、菌块上喷洒。 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籽实体。 喷洒营养液最好在采收后进行。 对菌块和椴木还可采用浸泡法补充营养,即让其在配制好的营养液中浸泡后取出,一般在每潮菇采收结束后进行。 在菌床上也可采用灌注法补充营养,即将菌床表面覆土扒开,把漏斗插入培养料内,灌入营养液后再覆盖,一般灌液穴的距离以 10
2、。 病菌大批生长时菌落呈蓝绿色。 病菌分布广泛,多腐生或弱寄生,存在于多种有机物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入培养料,进行初次浸染。 带菌的原辅料也是生料栽培的重要初浸染来源。 浸染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昆虫、人工喷水和管理操作进行再浸染。 高温利于发病,条件下最易发生,分生孢子天即能萌发形成白色菌丝,并迅速产生分生孢子。 多数青霉菌喜酸性环境,培养料及覆土呈酸性较易发病。
2、期集中在月上旬或月上中旬,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 三、菇场选择室内外栽培大球盖菇均可。 室外可选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等地作栽培场。 要求土质肥沃、光照时间长、排水良好。 场地选好后,先将地块翻耕晒白,使土壤熟化,有白蚁源和蚯蚓的地方,翻耕前亩施公斤益舒宝和公斤茶麸粉。 四、科学管理大球盖菇初生菌丝活力较弱,前期生长应特别注意料温变化,如料温上升到时,应将薄膜每隔米拱起一角
2、00 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 2528温度下培养 37 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 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
2、,常形成于菌丝细胞间。 如草菇菌丝在老熟时形成的红色物即厚垣孢子堆。 当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又萌发为菌丝体。 3、分生孢子 由菌丝的一部分转变成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梗生出的孢子叫分生孢子。 如毛柄金钱菌的菌丝体能断裂成单细胞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4、芽生孢子(芽孢子) 是从一个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无性孢子,又称酵母状分生孢子。
1、鲍菇又称刺芹侧耳,雪茸,是近年来引入我国栽培的一种珍贵食用菌。 其菌肉肥厚,菌柄和菌盖脆嫩,味道鲜美,被称为“平菇王”。 年可生产两季,在春季、秋季出菇,即 1 月2月或 8 月9 月生产菌袋,2 月4 月或 9 月12 月出菇。 )培养料配方及配制。 配方一:杂木屑 73%,麸皮 25%,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60%65。 配方二:棉籽壳 88%,麸皮 10%,石灰 1%,石膏
1、季栽培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厂地。 食用菌栽培有多种方式,在寒冷的冬季,采取室内加温栽培最为合适。 室内加温方式有管道暖气、煤炉等,而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采用煤炉加温最有效,该装置适合比较寒冷的地区,可实现成本低,升温快,操作便利。 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2、液穴的距离以 10 厘米左右为宜,每穴灌液约 5 毫升。 二、应交替补充不同的营养液。 如葡萄糖液是碳素营养,尿素是氮素营养,磷酸二氢钾是磷、钾营养,还有其它微量元素和有机养料等。 如果长期施用其中某一种营养,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必须交替补充各种营养液,已满足食用菌对不同养分的要求。 在菇类菌床上,一般应先施用增添养分的营养液,然后再施用高效营养剂,这样才有利于子实体生长。
2、原料的营养,均以碳素为主,营养成分的缺乏和不合理,根本不能满足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需要,虽然也能出菇,但长达数月的管理中,产菇量很少,究其原因,基料中尤其缺乏中微量元素,是主要问题,从而导致菌丝不健壮、抗性差,其结果必然是污染重、产量低。 因此,配方中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即可使之营养全面、丰富,菌丝健壮、旺盛,具备较高的抗杂抗病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出菇状态。 2、菇棚消毒杀菌关
2、圆口装有布套,一头钉在圆口上,另一头用松紧带缝合成袖套形,双手可伸入箱内操作。 接种箱的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消毒彻底,移动方便。 但箱内容量小、操作不便,大规模的接种还需接种室。 接种室和接种箱一样,关闭要严密,应设在向阳、干燥处,面积 6 平方米,高2 米。 地面墙壁要平整、光滑,以利室内灭菌,门窗关闭后要能和外界空气隔绝。 接种室外还有一缓冲间,是工作人员换衣帽及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