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栽培技术燕麦忌连作,连作则病虫害和杂草增多。 因此,多用于轮作、复种或混播。 播前要整地和施肥,每亩施厩肥 15002500 公斤。 播种期多为春播,条播行距15 厘米,播种量每亩 1015 公斤。 播后镇压 12 次。 燕麦与豌豆、苕子等一年生豆科牧草混播,生长旺盛,能提高青刈产量和品质。 以燕麦为主作物播量是总播量的 23 左右,即每亩播种燕麦 0 公斤、豌豆 57 公斤,或燕麦 0 公斤
稻种子收获后到播种要休眠 8 个月左右的时间,有的农民朋友由于不重视稻种的贮藏与保管,以致出现了种子含水量高、被老鼠偷食、混杂等现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诸多不利。 因此,农民朋友在稻种收后,一定要做好贮藏保管工作。 一是要晒干种子。 种子含水量的高低是影响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 因此,贮藏时,必须严格控制种子的水分含量,籼稻在13以下,杂交稻在 12以下。 鉴别稻种含水量最简单的方法
1、握好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关系极大。 在收获花生的同时,要注意选留好种子,以保证来年夺得花生丰产。 现就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和留种技巧介绍如下:一、适时收获。 由于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一般从外部很难看出荚果是否已经饱满成熟。 同时花生又是连续开花连续结荚,因此荚果的成熟度也不一致。 收获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所以,确定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尤其重要
1、种贮藏技术 要确保花生的发芽率高、苗壮、产量高和品质好,抓住适期收获、精选留种、晒种和安全贮藏四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适期收获留种用的花生要比榨油用的花生提早收获。 适期收获的花生,果壳内膜呈白色,种子生活力强;植株顶端已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脱落,茎也变黄且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这时刨出的荚果多数网纹明显,籽仁饱满。 一般先收早熟品种和瘠薄地块,迟收晚熟品种和水肥充足地块。
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但收获得早晚,对红薯的产量、留种、贮藏、加工利用和轮作换茬都有影响。 收获过早,会显著降低红薯的产量;收获过晚,红薯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不耐贮藏,切干率下降。 因此,红薯必须适时收获。 红薯的收获适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安全贮藏时间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确定。 地温在 18左右,红薯重量增加很少; 地温在 15左右,红薯停止膨大;地温长时间在 9以下,就会发生冷害。 因此
2、荚的品种宜延后 2收获。 2 型机械脱粒农场大面积繁种采用联合收割机边收边脱粒。 要掌握好收割时间,宜在晴日上午 9,下午太阳就要落时收获。 早收有露水,豆粒含水量大不易脱粒,晚收炸荚造成产量损失,并且割茬高度宜在 5米左右为宜。 动车(四轮)脱粒一般农民繁殖的大豆采用这种方法脱粒。 在晒场上摊开豆垛,厚度不超过 开的豆秧一定要均匀,再用机车在豆秧上压,并用杈子上下翻秧
1、米收获机械化存在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主要存在 3 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问题,三是使用问题。 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普遍较差,二是损失率过大。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适宜行距多为 600700有的地方行距 350400于收获机 2 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正常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玉米收获后
米的成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若进行茎秆青贮时,可适当提早到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 过早过晚收获,都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若乳熟期过早收获,这时植株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正向籽粒中输送积累
2、的优良特性不断提高。 种子田应选择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地,播种量不宜过大,并要进行精细管理,培育粒重粒大的优良种子。 抽穗时,要注意拔除患有小麦黑穗病和赤霉病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成熟时,在田间选择具备本品种特征,生长整齐,穗大粒多,成熟一致的无病优良单株,脱完粒后单晒单藏,作为下一季种子田的种子。 选穗数量,以满足种子田播种所需的种子为限。 穗选后,再拔除杂株劣株
1、获成熟”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每年的 710 月是水稻收获季节,全国的水稻收获从南至北逐步展开,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问题曾经是困扰农机人的一大难题。 不过经过广大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的跨越性发展,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以长江流域为中心,从东向西呈梯度,出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态势。 机插秧在探索中成为主流水稻生产不但用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