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赏奇山异水,常使人惊悚,绘险峻河山会使人严峻,而李白描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却仍显出他飘逸浪漫的情怀。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 巉 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可畏 景物凄清 —— 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三叹: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 —— 以“早还家”结 (二)诗歌鉴赏 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试结合具体 诗句分析体会。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作品内容含量之大、艺术特色之奇妙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无论对其创作目的的认识,还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使历代评论者仁者见仁,众说不一。 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应该要求学生对作品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拿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切实达到提高独立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的目的。
诗,来说说 李白诗歌的特点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 必有用,千金
1、1蜀道难【教学目标】法、气象、基调;解李白的放达;合诗歌内容进行的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散文化诗句欣赏。 【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 【教学类型】鉴赏课。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推荐全唐诗光碟和大唐诗录光碟,并请学生介绍自己有否类似电子产品。 【教学过程与步骤】学生读诗(至少 3 遍)鉴赏要点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2、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 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 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是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诗风雄奇、飘逸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 阅读课文1、 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 疏通字词五、 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 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
2、露山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关于乐府旧题“蜀道难”及李白蜀道难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关于李白蜀道难所作本事,众说纷纭。
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 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长咨嗟 ! 黄鹤之飞 尚 不得过 尚 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 尚 能饭否 练习: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尚且 崇尚,尊重 还 危 乎高哉 危 如累卵 正襟 危 坐 高 危险 正,端正 去 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 去 齐走赵
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空自长叹。 译文 3: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