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
9≈ 850,我把 587看成 600,把 239看成 250, 600+250=850。 学生 3: 587+239≈ 830,我把 587看成 590,把 239看成 240, 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 该怎么办。 学生 4:同学 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 5: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
知道第三种分法最特殊。 经过老师的引导和提炼,总结出平均分的定义。 】 任务二: 师:在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对子交流中,我么顺利完成了任务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任务二。 12 个桃子要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师:请听好老师的要求:先独立思考怎么分,然后对子交流想法,对子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想法 汇报给小组长,小组内借助圆片来摆一摆。 看看哪组想到的方法多。 时间 5 分钟。 开始
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你先来展示下,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长方形 4个角是直角的,你们同意吗。 刚刚某某说,验证了上下边一样,左右边一样,你们验证了这个结果吗。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验证的。 我们量一量的方法,验证的,给大家展示下,我们鼓掌欢迎下,他是用着量一量的方法验证的,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有,我们是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的,非常好,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种不同的验证方法,虽然方法不同
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 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动手操作。 练习
长方形或正方形。 自主练习第 2 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 道了什么。 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信息窗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练习) 教学内容 :书 86— 87 页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单位 “ 万 ” ,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知道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会 读、写、数 万以内的数。 教学 媒体 课件 是否
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 三、 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 1 题:分类统计车辆数量的题目。 题中给定了两种分类标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重点统计完成后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信息窗 1— 运动会获奖成绩 (练习) 教学内容:书 10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两个 “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 数数游戏,进一步认识大数。 在计数器上从 3986一个一个的数到 4001,师再领数。 从 3693一千一千的数到 9693, 指出:两个 “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认识计数单位 “万 ” 谈话(出示课本第 20页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同学们真了不起,会数这么多大数了,那你再数数这个大数是多少。 ( 9990)
1米 =10 分米 三、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 强调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5厘米 =()毫米 70 厘米 =()分米 5米 =()分米 7 分米 =()厘米 =()毫米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的第 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 五、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20 21 上课时间 课 题 信息窗 2 千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 学
么另一个面是哪一面。 (生:侧面) 侧面的侧不容易写,请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下“侧”字。 师:那么刚才甲 1 乙 1 看到的是哪一面。 (生:前面);甲 2 乙 2 看到的是哪一面。 (生:后面);甲 3 乙 3 看到的是哪一面。 (生:侧面)。 师:那么下面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了,(大屏幕出示刚才学生分别看到的三幅图),刚刚在观察的过程中,看到第一幅图的同学请起立,这是哪一面。 (甲 1 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