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
,内化提升(预设 25分钟) (一)基本练习。 1.交流预习作业 1。 让学生选择下列多种形式进行背诵。 全班背。 小组背。 男生背。 女生背。 【版块一】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练习课,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 8的乘法口诀和用 8 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版块二】 师:谁能背背 1— 8 的乘法口诀。 同桌对背。 按顺序背。 倒着背。 教师抽查。
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 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 你是从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 ( 1) 确定方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它是谁呀。 (师拿出小熊)大家欢迎吗。 (每组组长拿出小熊放在桌子中间,面向自己)请你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 2)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 :从你这个位置上能看到小熊的什么 ?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小熊的样子,并指名说 说自己看到小熊那个面
6+6 (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算式比较长,学生说不出,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再说一遍,其余学生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三、引入乘法 1. 师:下面乘车参观数学城堡中的电脑房,每人交 1 元车费,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全班一共要交多少元。 加法算式怎样列。 2. 认识乘法 ( 1)师: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聪明的前辈人设计了乘号。
车坐 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 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 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 3. 教学第 36 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4.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的 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5. 教学第 37 页的例题。 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板书: 6 枝铅笔 3人 每人( )枝 ] 合作交流,用小圆片摆一摆。 每堆 2 个
桌上的棉线变直。 师: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版块二】 师 :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师:你感觉线段有怎样的特 点。 师: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你能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吗。 (二)实物感知 1.通过触摸直尺,学生感知直尺的边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通过再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
: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提问:是不是直的。 两个端点在哪里。 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想想做做”第 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线段有哪些特点
1 米大约有多长。 再用 1 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 1米的实际长度。 (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 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 1米是多少厘米。 (板书: 1米 =100厘米) 说明: 1米是 100厘米,也就是 100厘米等于 1米。 ( 1)出示第 1题量一量。 ( 2)请学生
12,口诀是“三四十二”。 教师:那 4辆、 5 辆、 6辆、 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 ?你又该怎样列式 ?怎样得到结果 ? 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组织汇报。 学生: 4 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 4 4=16。 教师: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 学生:因为表格中已经填写出 4辆车的车轮个数是 16。 教师:真聪明,还有其 它 想法吗 ? 学生:我是这样算出结果的,因为 3 辆汽车有 12个车轮
=18 2 9=18 教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 学生 1:加法算式太长了,用乘法比较简便。 学生 2:加数中有几个 2相加,乘法中就是 2 乘几。 学生 3:两种算式得数都一样。 学生 4:它们的得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多 2。 教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积的
生分组在黑板上写出口诀和应用这句口诀可计算的乘法算式。 学生 1:我们编出了四四十六这句口诀。 我想 1辆车有 4个车轮, 4 辆车就有16 个车轮。 用这句口诀可以算 4 4=16。 学生 2:我们编出了“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 我想 1 个正方形有 4 根小棒, 6个正方形有 24根小棒。 用这句口诀可以算 4 6=24, 6 4=24„„ [点评: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