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
( 1) 括号里应填 16,再摆 16 个正方形 ( 2) 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 1+1=2, 2+2=4, 4+3=7, 7+4=11 11+( ) =( ),肯定是 11+5=16 你可以仿照例 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 4。 (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 3)、小明想买 5 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 12247。 3=4(元)是求 1 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 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 1辆 小汽车多少钱。 (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方法。 (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 4 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2247。 3 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 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
0 题。 (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成练 习四第 8 题。 ( 1)、教师巡视 (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 具体感知“每 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 24 人分成这样的 6 组,就要租 6 条船。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 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课本第 15 页的“做一做”。 问
组,每组几人。 *每组 5 人,可以分几组。 ( 3)、一幅图提出了 3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 问题怎么解答。 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 3 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 5)、看。 又来了 3 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 你是怎么算的。 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是怎么想的。 ( 2) 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 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完成练习十二第 5 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 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完成练习第 6 题 (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 2) 学生独立解答。 ( 3)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口算练习 45 5 8 7 9 9 4 7 3 6 8 9 5 8 8 7 8 3 6 9 9 6 7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计算下面各题。
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第 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12题:看图并列式计算。 第 13题:指名学生独立,说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第 14题: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36247。 4=9 12+8=20 12+9=21 20247。 5=4 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订正 你是怎么想的。 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集体订正 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后,独 立完成。 指名板演 指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