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
洗手,戴口罩 3 2 1 0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4 3 2 1 嘱患者排尿后取舒适体位 2 1 0 0 核对并查对程序正确 3 2 1 0 取输液器、注射器、针头不污染 4 3 2 1 药瓶(安瓿)处理消毒方法正确,不污染 4 3 2 1 抽药,加药剂量准确,方法正确 4 3 2 1 连接输液器方法正确,不污染 2 1 0 0 2 操 作 过 程 45 携物至病房患者床旁,处置车与床头成
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 在 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12
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处理方法 : ① 吸氧; ② 静注地塞米松 1015mg(小儿 )或氢化可的松 100mg(小儿 510mg/); ③ 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 2040mg(小儿 );④ 肌注复方氨基比林 2ml(小儿 )或口服布洛芬悬液; ⑤ 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 注 6542 5mg(小儿 )。 一般在用药 30
无菌操作亦可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空气栓塞的原因 5 1 例空气栓塞的病人由于在输液过程中睡着,没有观察液体量,醒来后告知护士液体走完,护士急忙换上液便离开。 不久,病人出现乏力、眩晕,有胸部不适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该症状多见于因输液时输液管连接不紧或管内空气未排净,加压输液时无人观察,连续输液未及时添加液体。 护理 发热反应护理 对发热反应的病人进行了对 症处理,通知医生
,通过检测输出端电压信号的强弱就可以检测出有无药液滴下。 把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整形后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就可以计算出输液的点滴速度 [3]。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方案,方案三成本 低、电路易实现且不受外界光源干扰,故采用方案三。 剩余液体检测方案 方案一 :采用红外对管实现,跟点滴检测模块一样。 让红外发射和光电接收管分别放在滴管两侧,根据接收信号强弱不同
,也可由硬件实现。 要根据系统实时性与价格比进行综合考虑,输液监控系统分为硬件,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病人端的液位、滴速的检测、报警与显示及数据的发送,护士端的接受,报警;软件部分主要是单片机下位机、总机程序及 PC上位机程序。 其框图如图 22所示 :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5 图 21 输液监控系统分布图 图 22 系统框图 输液监控系统硬件部分 软件部分从机部分硬件
光敏三极管的组合,将红外激光管和光敏三极管分别 „ „ 强弱实现对液滴的检测。 综合上述方案,方案 一对于单一药液测量精确度高,但对于不同的药液时,由于电解质不同,电容变化可能不同,而且外围电路也较为复杂;方案二中由于检测的液滴呈椭圆状,液滴经过时光敏三极管能接收到反射光信号比较微弱,信号检测的难度较大,同时其抗干扰能力较弱,当滴管发生抖动时,容易产生错误检测
须经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所以它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没有一点限制,那么就一定得保证的脉冲的高低电平所用到的宽度。 ( 2)硬件电路设计 我们把 51单片机作为全部输液监控系统的主控制芯片,把它和前端的数据采集器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相连接。 7 前端数据采集器电路设计 ( 1) 主要元器件介绍 ① 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 LED。 由镓( Ga)与砷( As)、磷( P)
线通讯功能。 (3)控制单元软硬件设计。 (4)温度数据显示程序的设计。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 设计说明书 4 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框图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产生数字信号的高敏感,红外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NRF905 的数 字处理系统。 系统包括 STR89C52 单片机、复位电路、温度检测、键盘及显示、报警电路、系统软件等部分的设计。 系统的总体框图如下 图 21 所示。 图 21
调配环境进行了“彻底的革命”,这给我国医疗工作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启示。 配药中心能否“燎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西方发达国家解决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 1999 年,我国第一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建立。 此后,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及其他省市的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开始相继建立自己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迄今为止,全 国已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