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
1、年来青海省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但在双孢菇栽培中,易产生薄皮菇,影响双孢菇商品品质,影响菇农效益。 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形成薄皮菇是提高菇质,提高商品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养料配方不合理培养料是蘑菇赖以生长的基质,培养料的 C/N 等对蘑菇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培养料配方不合理,势必影响蘑菇的产量及品质。 土过薄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 覆土层厚度对菇质的影响
2、二要重喷“结菇水”。 结菇水在压菌水 3 天后喷施。 根据培养料含水及覆土层含水状况,按每平方米 3 千克左右用量分 4 次喷入,直到覆土层湿透水但无下渗水为准。 土层未湿透,说明水量不足,土层有水渗入基料,说明用水过多,可能会对以后的出菇发生不利影响。 喷结菇水时,应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23 天后可见有小菇蕾现出。 第三要足量喷施“出菇水”。
2、,配合药物防治,如老菇房可用磷化铝或甲基溴密封熏蒸,旧床架可用 3%的甲醛液或 05%1%的二甲醇液或 2%五氯酚钠液喷雾或浸泡处理,或用沸水、蒸汽处理。 覆土处理。 选择的覆土先暴晒。 如覆土里疑有线虫,应用威百亩每立方米 500毫升或福尔马林密封熏蒸或通蒸汽杀灭。 菇棚。 排水条件要好,老棚在投料前,地表要充分暴晒,栽培期间最好每隔 1520 天,每平方米用 025
2、菇,最后变成褐色软腐状,并有褐色液体溢出,散发出恶臭气味,继而腐烂。 防治方法:出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菇和菌体,停止喷水,交替喷施 50%多菌灵 500 倍液、50%施保功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等。 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 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 发病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
2、害而成片死亡。 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虫害。 螨、跳虫、菇蚊等泛滥。 二、畸形菇:主要有:覆土过厚、过干,土粒偏大,对菇体产生机械压迫。 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大,出现柄长盖小易开伞的畸形菇。 冬季室内用煤加温,一氧化碳中毒产生的瘤状突起。 药害导致畸形。 调水与温度变化不协调而诱发菌柄开裂,裂片卷起。 料内、覆土层含水量不足或空气湿度偏低,出现平顶、凹心或鳞片。 三、薄皮菇:症状为菌盖薄,开伞早
2、硫酸铵 10、石膏 100、过磷酸钙50、石灰 30;干稻草或麦草 2000、干牛粪 1000、人粪尿 1500、茶饼 250、尿素 10、石膏 60、过磷酸钙 30、石灰 50。 料一般在播种前 20 天开始。 若麦草和稻草混用,则麦草与粪肥先堆,第 1 次翻堆时再加入稻草。 若全部用稻草堆料,粪肥需先进行预堆,将晒干的猪、牛粪先用水凋湿,手捏能滴 23 滴水为度,捏得拢,散得开。
2、粪粉 3000 公斤、过磷酸钙 60 公斤、尿素 40 公斤、石灰粉 80 公斤、石膏粉 80 公斤、碳酸钙 90 公斤、赛百 09 药物1500 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440 克(12 袋)。 该配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基料营养的全面均衡,使得双孢菇菌丝健壮,生物转化量最大化。 除上述原辅材料外,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菌糠、沼渣、鸡粪、猪粪等均可作为栽培原料。 有原料均需新鲜
2、和气味,无其它异味,片形厚度基本均匀。 无焦片,无开伞菇,无杂质,无严重的水黄片,装箱时无碎屑,水分不超过 8%。 二级品:干片白色稍带有黄色,滋味及气味同一级品,片形存度基本均匀。 无焦片,有少量水黄片、开伞菇和褐片菇。 水分不超过 8%。 三级品(干碎粒):白色稍带有黄色。 滋味与气味同一、二级品,组织形态呈碎粒状或碎片状,无杂质,无灰屑,水分不超过 8%。 二
1、孢蘑菇是喜欢冷凉气候的菌类,但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为 4最适温度为 22在这样的温度下,菌丝生长粗壮浓密,生活力强。 当温度低于 5时,菌丝生长极为缓慢。 温度高于 30,菌丝体生长稀疏无力,生活力降低,菌丝变黄,易老化,33以上菌丝体停止生长。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5最适温度 13在此温度条件下长出的蘑菇,菌盖肉厚致密,菇体较重,柄短
2、死亡。 秋末温度过高(超过 25),春菇气温回升过快,连续几天温度超过 20,适合菌丝体生长,菌丝体逐渐,恢复活性,吸收大量养分。 易导致已形成的菇蕾产生养分倒流,使小菇因养分不足而成片死亡。 病原微生物侵染和虫害,螨、跳虫、菇蚊等泛滥。 畸形菇主要原因有:覆土过厚、过干,土粒过大,对菇体产生机械压迫。 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出现柄长易开伞的畸形菇。 冬季室内燃煤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