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
2、底移栽,淮北地区各提早 5天,常年 5月 25日成熟。 菌核病发病率比秦油 2号少 植株特征苏油 1号属半冬性品种,苗期半直立,叶色较深,成熟时株高 1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一次分枝 89 个,二次分枝 57 个,全株有效角数350400 个,角果长 厘米,每角结籽 1920 粒,千粒重 4克以上。 栽培要点适期早播,培育大壮苗在苏南地区 9月 20日播种,不迟于 9月 25日。 一般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低”油菜四要 “双低”油菜即低硫甙、低芥酸油菜。 它们品质优良,产量也高。 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良种有“浙双 72”、“油研 7 号”、“沪油 15”等。 双底油菜良种系列有它的生理生育特点,要获得优质高产,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要连片种植,做好隔离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品种不同。 如和普通油菜品种混种而发生串花,不仅降低品质,而且丰产性将明显退化。 因此,为确保双低油菜的商品性
2、量以折合纯氮 氧化二磷 6公斤、氧化钾 9公斤为宜。 施肥量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提苗肥,稳施薹肥,氮磷钾肥搭配施用。 其中氮肥按基肥苗肥、腊肥、薹肥 613 的比例施用较为适宜。 各期用肥具体数量是:苗床期。 基肥每亩施 48%三元复合肥 18公斤、人畜粪肥 1000公斤、尿素 10公斤。 追肥两次,每亩折尿素 10公斤。 大田期。 基肥每亩施 48%三元复合肥 18公斤、猪羊圈肥
2、“三个 7”或“三个 8”。 前作收获后,应及时耕翻两三次,特别是水稻田更应早耕,采取深沟窄厢和高垄栽培。 旱地要做到上虚下实,土细厢平,如土壤缺墒可栽前镇压。 移栽大田要重视施足底肥(实践中很少做到这一点),切不可无肥移栽,一般亩施农家肥 2500千克5000 千克、碳铵 30千克40 千克或尿素 15千克20 千克、磷肥 20千克25 千克、钾肥 8千克10 千克、硼肥 1千克,再混合
2、夹粒数 ,千粒重。 抗逆性强经省区试多年多点抗病鉴定,苏优 5 号菌核病发病率 毒病发病率 病指 病性强。 苏优 5 号抗倒性好,抗冻性强。 栽培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时,9 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面积比 145,34 叶期用100150效唑叶面喷施。 直播田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播种,控制密度亩 株。 规格移栽控制苗龄 35 天左右,移栽密度亩 750010000 株
2、40 公斤,过磷酸钙 30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美国特力硼 斤,或农家肥 1000 公斤、复合肥 50 公斤,美国持力硼 农家肥 1000 公斤、油菜专用肥 40斤。 最好是一个土当、一把肥、一棵苗、一瓢水,盖点薄土再栽苗。 三、高标准移栽,做到合理密植。 对于育苗阶段没施硼或施硼量不够的苗床,移栽前可喷一次 乐硼溶液,每亩用 25 克速乐硼粉剂兑水 25 公斤喷施。 按每厢栽 4 行
2、 3,25复合肥 5用硼砂 种前如土壤墒情不足,一定要注意先造墒后播种,防止土壤干旱,影响出苗。 2、早播稀播精播。 良种是高产基础。 今年我地主推品种仍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浙双 72、浙双 758 等为主,适宜播期为 9 月 15(直播油菜为 10 月上旬),适期内宜早播早栽促早发,使油菜在冬前获得较理想的营养生长量,从而增加一生的总叶片数,提高一次分枝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后期增枝、增角
2、 1 号。 农艺性状优良。 扬油 7 号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叶片较大;全生育期 2446d,与对照相当;株高 1757枝点高 513轴长 668次分枝 89 个,单株有效角果 3681 个,每角 205 粒;扬油 7 号冬前生长较旺,返青后抽苔迅速,生长量大,是一个很好的耐迟播品种。 2 栽培技术21 适时早播,培育适龄壮苗扬油 7 号属半冬性品种,苗期生长较旺,长江中下游宜安排在 9
2、 1:5 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10。 并作为精细整地,开沟作畦,施好基肥,亩施人畜粪 1000 千克左右、硼肥 克。 一般长江上、中游适宜播期在 9 月上、中旬,下游适宜播期在 9 月中、下旬,在适期内尽量早播。 亩播种量 克。 4、培育壮苗。 齐苗后尽早间去堆子苗,1期间苗,3 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 100 株左右。 结合定苗,拔除杂草。 定苗后看苗每亩追施 1000克稀粪水。 3
2、 1:5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10。 并作为精细整地,开沟作畦,施好基肥,亩施人畜粪 1000千克左右、硼肥 般长江上、中游适宜播期在 9月上、中旬,下游适宜播期在 9月中、下旬,在适期内尽量早播。 亩播种量 、培育壮苗。 齐苗后尽早间去堆子苗,1期间苗,3 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 100株左右。 结合定苗,拔除杂草。 定苗后看苗每亩追施 1000 叶期每亩苗床用 15%多效唑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