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
2、。 温度 2026,相对湿度 85以上病菌生长最适宜,气温 1520,相对湿度高于 83病菌即大量产孢,湿度越高产孢越多。 叶面结水是孢子囊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 保护地内空气湿度是发病的关键。 防治方法1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2保护地采用高垄地膜覆盖配合滴灌或管灌等节水栽培技术。 注意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4发病初期选用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液,或
2、生孢子囊,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 田间孢子囊常间接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部分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表皮或气孔侵入。 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 610,适宜侵染温度为 1517。 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或过大、田间积水、空气湿度大、夜间结露时间长或春末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良种。 从外形上看,花叶和散叶型品种比较抗病。 目前国内种植的蒙玛
2、15 分钟左右观测一次,当温度达到 43后开始计时,连续闷152 小时,但此间温度不能低于 42,也不能超过 48,低了效果不明显,高了要受害。 同时要观察植株表现,当室温达到 4546时,生长点以下34 片叶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说明一切正常。 若温室不能迅速达到 43以上时,可在棚内点燃散播在水道里薄薄的一层麦秸成明火,或点燃石腊以促进增温。 超过 45,不宜采用开口放风的办法来降温
2、幼苗,或侵染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气流传播,使病害扩展蔓延。 孢子囊萌发温度 812,侵入适温 16,菌丝生长适温 2024。 孢子囊形成、萌发和再侵染需要水滴或水膜,因而空气湿度高低、结露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病害发生轻重。 一般连阴雨天发病重,保护地通风不良、连茬或间套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容易发病。 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较明显。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良种,目前从国外引进的王冠
2、如银法利、凯润、百泰等药剂。 另外还要合理轮换用药,防止过早地产生抗药性。 三是要掌握正确的喷药时机。 在冬季,最佳的用药时间是在晴天下午的 23点,这时候喷药叶片上的结露已干,不会影响药效,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温度让药液被吸收,也不会造成棚室内湿度加大。 熏棚时间最好在闭棚前进行,而在阴雨天最好使用粉尘剂进行防病,因为使用粉尘剂不会增加棚室湿度,造成病害再传染。 四是要降低棚室湿度。
2、久雨的天气则发病重,枝叶繁茂、结果多的树,发病较重,同一果树,树冠下部隐蔽处果实发病重,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比青果易发病。 雨水多、日照少,常导致荔枝霜霉病大发生。 2预测预报: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流行与前一年发生程度的当年温湿度关系密切,气候条件适宜如雨日多、湿度大或果实成熟期连续雨日,将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越冬菌源调查:调查地面落叶、落果和树上的病果、干枯花穗的带菌情况。 田间发病情况调查
2、候特点,因地、因品种制宜,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秋白菜不宜过早播种,特别是常发病区域和干旱年份应适当推迟播种期。 3、加强管理一是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田间积水二是及时间定苗,剔除病弱苗,防止间苗偏晚,形成细弱苗和高脚苗,降低抗病性三是合理密植,留苗不能过密四是注意排灌,与干旱时要及时灌水,特别是包心期不可缺水,但雨涝时要及时排水五是科学施肥,在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的同时,要注意配合使用磷、钾肥料
2、秋茬菠菜上或越冬菜株上,或在种子上、或以卵孢子在病株叶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当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从叶片的气孔或表皮侵入。 植株发病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1)与温湿度的关系低温(孢子囊萌发的适温是 8 一 10侵染的适温为 1517)和高湿(相对湿。 5以上)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和流行。
2、地下害虫多、线虫多易发病。 防治方法:1、避免连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3、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浸灌;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四周喷淋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0%治萎灵水剂 300液,隔 15 天喷一次,连续 2。 菠菜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是菠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淡黄色,形状不规则
2、越夏的菌丝体和卵孢子;而南方地区的侵染源来自越冬的十字花冬蔬菜上的病菌。 在平均气温 1620,空气温度较大,植株表面结水情况下,病害易于发生流行,北方地区春季重于秋季;南方地区冬、春季发生普遍,花球形成期和抽出花梗遇连阴雨,气温较低时,受害较重。 不加温保护地栽培,冬季发病重。 此病害有效的防止方法为: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和邻作,能与大田作物轮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