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
2、害刚发生时,可喷 8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或2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72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 72霜疫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722霜霉威水剂 600800 倍液,或 力克水剂
2、发病条件病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 在北方,则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出孢子囊,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孢子囊多间接萌发,产出游动孢子;有些直接萌发,产出芽管,从寄主的表皮或气孔侵入。 孢子囊萌发适温 610,侵染适温 1517。 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
2、白天达 32,地面保持湿润。 013时,应根据外界昼夜温度变化,灵活调节棚内温度、湿度。 日出后,通过加温,使棚内温度尽快升至 2830,超过 30开始放风排湿,当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时,再快速将温度提高至 30,既可满足黄瓜光合作用需要,又能防止病菌侵染。 下午棚内温度保持 2025,以便黄瓜植株运输和转化有机物质。 为防止病菌萌发和侵染,应将湿度降至 60%左右。 日落后注意保温
2、叶上,一些苗木上有带菌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进行侵染。 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等进行传播。 该病发生程度与田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旱地发病轻,重茬地、低洼地、粘土地及通风不良的地块均易发病。 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大、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害易流行。 北疆地区 7 月降雨量多,田间湿度大,葡萄枝条生长旺盛,田间郁蔽,通风不好,十分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病 原 鞭毛菌亚门霜霉属 (Peo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