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2、菌核捞起,挑离稻田,深埋或晒干烧毁。 二、肥水管理关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秧苗抗病能力。 在施肥策略上要掌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重视基肥,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一般基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 60。 二是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特别是氮肥施用不能过量。 三是追肥要早、要适量,要按“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追施。 在管水上,实行浅、露、搁、活的灌溉方法,即在水稻分蘖阶段要实行浅水勤灌,适当露田
1、几年来,水稻移栽后经常出现僵苗不发,影响了水稻早发优势的发挥和中期优质群体的塑造,制约了水稻高产目标的实现。 水稻僵苗发生的原因和类型很多,应根据具体诱因科学防治。 1?土壤有毒物质毒害稻根引起的僵苗。 土壤太糊,粘性过重,通透性不良,促使有毒物质积累;或还田的小麦秸秆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等有毒还原性物质,毒害稻根,引起稻苗僵苗不发。 此类僵苗的防治方法为:移栽时浅水栽秧
2、富有高营养外,而且在它的胚芽中还含有降低血压的胡氨酪酸。 “这种水稻的育种技术已比较成熟,目前处在扩大繁殖阶段。 ”李建粤说。 红米是一种天然有色稻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功能,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和铁、锌、钙等矿物质元素。 李教授把高蛋白但低产量的红米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红米水稻”。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水稻技术能够成熟。 目前
2、育期 147 天,较对照种吉玉粳晚熟 4 天。 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对稻瘟病抗性较弱,米质中等。 1998 年参加国家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 587 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 99,1999年续试,平均亩产 6332 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 40,199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31 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 11l。 栽培要点:采用稀播壮秧技术,盘育苗每盘播催芽种子 60 克
032” “1032”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授衔水稻育种专家牛景等人于 1986 年在粳型水稻品种资源中发现的一粳稻特异复系,其品种可作为强恢复源,用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粳型黑糯品种,可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1032”属粳型黑糯,种此为紫黑色,胚乳白色,叶色深紫,主茎叶 13 片,分蘖力较弱,一般每亩有效穗 14,每穗 110粒重 26,亩产 400斤
2、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与原有的香粳品种比较,整粳米率明显提高,垩白米粒大幅度降低,外观品质显著改良,可单独上市或做优质配方米的配料。 三、栽培技术要点1、播前严格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 2、作中稻栽培适宜播期为 5 月初,6 月 10 日前后插秧;作麦茬稻可在 5 月 5播种,力争早插,秧龄不超过 50 天。 要求稀播种,育壮秧。 3、插秧规格:行距 25 厘米左右,穴距 10米。
2、碱消值)7 级,胶稠度 68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其中 6 项达部颁一级,4 项达部颁二级。 三、栽培技术要点1、做麦茬稻适宜播期为 5 月中旬,力争早插。 要求稀播育壮秧,每平方米播量100 克左右(相当于每亩 67 公斤),播前要严格种子消毒,以防恶苗病。 作中稻可以在 5 月初播种,麦收前插完。 2、插秧规格一般可采用行距 20米(避免过大),穴距 15 厘米左右,每穴
1、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此时适逢暴雨、冰雹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病害极易流行。 长期灌深水以及偏施、迟施氮肥发病也较重。 发病轻的约减产 10%,重病田减产可达 40%60%。 为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清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 扩展时受叶脉限制
5(常规水稻) 品种来源:日本“月之光”系选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 对照中作 93 晚熟 7 天。 株高 米,茎杆粗壮,剑叶长,直立,叶下禾。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苗瘟 3级,叶瘟 1 级,穗颈瘟 3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度 胶稠度 91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1 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稻)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审定情况: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 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95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4。 品种来源:红旗 25A/H5/342。 特征特性:中熟粳稻品种。 苗期生长较繁茂,根系发达,株高 100 厘米左右,茎秆坚硬,主茎总叶片数 15 个,剑叶角度小,穗码较散,部分有短顶芒,成穗率 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