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9(杂交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与对照中作 93 相仿。 株高 米,株型紧凑,茎杆坚硬,抗倒伏,主茎叶片数 17 叶,剑叶挺直短厚,粒椭圆型,稃尖杆黄色,无芒。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苗瘟 1 级,叶瘟 1 级,穗颈瘟 5 级。 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胶稠度 82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0
187(水稻)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审定情况:1987 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 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93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2。 品种来源:73 一 113/台南 3号。 特征特性:中晚熟粳稻品种。 株高 11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分蘖力中等,秆硬抗倒。 无芒,穗粒数 90粒,千粒重 27克
248(水稻) (1)品种来源:金优 2248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金 232)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 147天,株高 110厘米,每穗均着粒 130粒,结实率 80%以上,千粒重 27叶型好,分蘖力强,叶片直立,叶色较深。 稻米品质大部分达到部颁一级或二级优质米标准。 抗病鉴定叶瘟 4温2间轻感纹枯病。 (3)产量表现:199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种汕优195增产 1997
07水稻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金 2307配组,1995 年选育而成并由隆平种业开发。 业经湖南、贵州、广西、湖北四省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籼型晚稻。 株型适中,株高 100厘米左右,生长势一般,分蘖力较弱,全生育期 115天左右;每穗总粒数 120粒,结实率 80%;千粒重26克,中感光和温,短日高温生育长,后期耐寒,落色好。 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27(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对照汕优 63早熟 高 色浓绿,株叶形适中,耐寒性较弱,熟期转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 长 穗总粒数 实率 千粒重 性:稻瘟病 9级,白叶枯病 5级,褐飞虱 7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长宽比 白率 17%,垩白度 胶稠度 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
51(水稻) (1)品种来源:系江油市种子公司以自育不育系江育 113A与自育恢复系江恢 151组配,于 1992 年育成。 (2)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杂交稻中籼迟熟种,全生育期 ,比对照汕优63 早熟 07 天,株高 1058 厘米,株型较紧凑,繁茂性较好,穗层整齐,杆粗抗倒,每亩有效穗 18 万,穗乎着粒 1313 粒,结实率 8743,千粒重30。 9 克,长粒型。 出糙率 806,精米率
2、2 天。 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产量较高,稳产性好。 米质较好,外观品质位。 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 1998 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5356 公斤,比对照浙 852 增产 99,1999 年续试平均亩产 40604 公斤,比对照浙 852 增产 73,199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39913 公斤,比对照浙733 增产 052。
2、危害,增强中后期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增粒增重,从而增加产量。 3、宽窄行杂糯间栽在一般宽窄行栽培基础上,每隔两个宽行栽 1 行糯稻(俗称酒谷),窝距 1 尺 2 寸至 1 尺 5 寸,每窝 3 至 5 株。 注意浸种消毒,预防稻瘟病,杂交稻和糯稻同播同栽。 由于合理利用空间增种糯稻,与杂交稻协调生长,且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所以能够增产。 4、酒谷秧开厢杂糯间栽每隔 5 尺 5
2、秆成熟。 产量构成因素 ,有效穗数 400450 穗,每穗结实粒数 100 粒,结实率 96%,千粒重。 19951997 年 3 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 克,比对照藤系 138 增产 19961997 年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克,比对照藤系 138 增产 该品种米质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精米率 整精米率 透明度为 1 级,粒形长宽比 化温度 7 级,胶稠度
1、些年来,江苏省金坛市的水稻机插发展迅猛,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近两年来,在稻作生产过程中一些地区病虫害暴发频繁,加之暖冬气候频频,冬天不冷,对上年一些水稻残余害虫的生存极为有利,越冬基数大、存活率高,对来年稻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尤其是由灰飞虱传毒后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侵染发病,则终身难以根治。 而机插水稻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技术,可预防秧田期虫害的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