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作用的品种(1)氟虫腈。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 有效成份/亩。 使用的技术要点为: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田间保持水层或无水层均可。 由于氟虫腈对蜜蜂和水生生物的毒性高,对特别对虾、蟹的毒性很高,因此,不要在蜜蜂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地区使用,如要使用,建议排干田水后再使用。 使用氟虫腈后的稻田,田水不要排入鱼塘和河沟中。 (2)氟虫腈+敌百虫(1:49)。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 50 克有效成份/亩。
1、穗头”首先 16%恶线清 多年来,江苏等一些主要水稻产区大面积生产上连续多年出现多品种、多种植水平、多生态条件下的“小穗头”(亦称小粒翘穗)现象,其特征是:穗子小、颖壳小,灌浆后内外壳开裂、部分米粒外露,米小且米色黑褐。 在扛苏省里下河地区、沿海、沿淮、沿扛、丘陵等地区发生尤为严重。 据估计,仅江苏省近年来发病面积每年在 10 万公顷左右,约减产稻谷 1 亿公斤以上,先后累计造成水稻产量损失
值多雨季节,水稻茎秆柔而不坚,易弯折,由于茎秆(80米长)上顶着重穗,就有偏心倾斜、倒伏的可能。 因此,应加强防止倒伏的各项稻田管理技术。 一、浅水灌溉。 采取必要的晾田,减少水稻茎秆坚而刚韧,具有一定的坚硬度。 还可使子粒充实得到提高,干粒重量增大。 二、施用钾肥。 水稻到了后期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就要适量施用钾肥,它能促早熟,壮茎秆,提高水稻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三、拿大草。
1、006 年,黑龙江省尚志市等种稻地区在水稻生长前期局部稻秧遇到17以下的低温天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稻冷害问题。 而西北地区的宁夏和河北张家口稻作区,在秋季水稻生长后期,正当灌浆时节气温骤降到 20以下,使水稻遇到冷害,对灌浆很不利,结实率下降 10重者降低 50%以上。 专家点评:在北方稻作区,为了防御低温天气对水稻生产带来的冷害问题,除了注意选育品种和加强农田管理的防寒措施以外
稻) 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审定情况: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1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0。 品种来源:红梅早/7211二九矮 7 号。 特征特性:迟熟早籼稻品种。 株高 85 厘米左右,分蘖集散适中,叶片狭长,色浓,前期叶片略披散,后期挺直,穗下垂,穗长的 20 厘米,粒长椭圆形,千粒重 27 克左右,米质中等。 生育期 114121 天。
稻三化螟虫,俗称钻心虫。 水稻三化螟在我县水稻上发生危害较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势态,尤其以第二代的发生危害比较严重。 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气象预报、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和中后期中耕管理等因素综合分析,第二代三化螟预计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 4 万亩左右。 其依据是:1、据我站 7 月上中旬在江那、干河、盘龙等乡(镇)对部份水稻的田间调查,水稻上已发现有三化螟成虫和卵块
2、指导组提出了当前水稻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如下:一、切实加强早稻后期管理,确保颗粒归仓一是加强水分管理。 要采用间歇好气灌溉,即灌水后待其自然落干 23 天再灌水。 另外,切勿断水过早,做到收获前 5断水。 二是补施叶面肥。 在齐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叶面肥,以提高结实率。 三是强化病虫害防治。 重点对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的防治。 四是及时组织抢收
2、育苗、手工插秧每盘播量 60 克。 为培育蘖壮秧,1 叶 1心时施断奶肥。 及时移栽,合理稀插。 秧龄 35 天时即可移栽,行株距 33厘米14 厘米,或 30 厘米18 厘米两种形式。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采取浅、湿、干相结合的管水方法,以浅为主,在拔节初期可排水晾田或烤田,一般肥力地块每亩施硫酸铵 45 公斤,磷酸二铵 斤,磷肥一次底施,氮肥分三段5 次施,切忌后肥偏多偏晚
2、伸出白色舌状的米粒残留物,开裂后并散出黑色粉末,或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 有的病谷变成暗绿色或暗黄色不开裂,呈青秕状,手捏有松软感,水浸泡后才现黑色。 4、叶鞘腐败病:谷粒褐色,剥开谷粒可在颖壳内侧合缝处,有略带淡红色白霉,即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5、稻曲病: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渐次在内外颖合缝处外露后膨大成稻曲米粒。 谷粒外壳全破裂,病菌附在种子上以厚垣孢子越冬。 二
2、 月初,最佳移栽期为 6 月上旬,秧龄不超过 40 天。 播前用盐水选种,清水洗净后药剂浸种。 稀播匀播,每亩大田用种量为 斤,每亩净秧板干种子播量不超过 10 公斤。 培育株高 20米、单株带 3分蘖的壮秧。 2、栽插密度。 适宜栽插密度为每亩 穴左右,每亩茎蘖苗为 7。 该组合繁茂性好,分蘖力强,可以适当扩大行距。 据试验,在高产栽培条件下,26厘米行距比 20 厘米行距每亩增加 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