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1、)剖面层次明显,耕层深厚,质地好高产水稻用耕层深度以 20 厘米左右为好,要求耕层肥厚松软,团聚体含量高,结构和通气性良好,耕性适宜。 耕层过浅,水稻根系发育不良;耕层过深,容易产生浮泥,不利水稻扎根和早发。 质地适中,不过砂或过粘,干耕时翻犁不成大块,容易耙碎,水耕时不淀浆板结,排水晒卧时不开大裂,复水后裂缝易合拢。 (2)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而协调高产稻田有机质含量一般要求 24%
号 富优 1 号水稻新品种,由西南农大选育,2002 年先后通过重庆市及国家审定,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开发。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 天,比对照汕优 63 迟熟。 株高 米,穗着粒密,耐寒性强,熟期转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 穗,穗长 米,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叶瘟 7 级,穗瘟 7 级,穗瘟损失率 白叶枯病 5 级,褐飞虱 5 级
2、优 63迟 12 天。 丰产性和抗稻瘟病能力优于汕优 63。 1993、1994 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 553 公斤,比汕优 63 增产 453;贵州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7 公斤,比汕优 63 增产 633;云南红河州区试亩产 715 公斤,比汕优 63增产 1398。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要点:海拔 800 米以下的河谷、平坝、丘陵籼稻区种植,也可在海拔10001500
2、9 年四川省区试 2a 平均),比对照长 1d,株高 效穗 ,穗长 穗平均着粒 ,结实率 千粒重 优 177 田间长势旺,株叶型好,分蘖力中等,抗倒能力强,成熟期转色好。 该组合 1996 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单产 汕优 63 1997 年进行多点试验,平均单产 对照汕优 63 9981999 年参加四川省中柏迟熟组区试,2a 平均单产 对照汕优 63 增产 999 年四川省生产试验 6
上饶师院生命科学系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赣晚籼号选育与示范”于日前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来自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厅、江西农业大学、上饶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农业专家在详细审阅相关技术资料后认为,该项目在选育一级籼稻优质品种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赣晚籼号”株型适中、茎杆较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后期落色好,在大面积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
18(杂交水稻) 品种来源:福伊 A恩恢 21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对照汕优 63迟熟 高 长势强,拔节前株型偏散,叶型偏披,拔节后株型和叶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熟相好。 每亩有效穗 长 穗总粒数 实率 千粒重 性:叶瘟 3级,穗瘟 1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长宽比 白米率 垩白度 胶稠度 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1 年参加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1、(水稻) 【基本情况】福优晚 3(福伊 A/晚 3)系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恢复系晚 3 与福伊 A 配制而成的早籼新组合。 福伊 A 由 谷 B,采用微效恢复基因理论和排除方法转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表现抗病、优质、不育度高、育性稳定、开颖习性好、异交率高、配合力好等优点。 【特征特性】1996 年参加福建省早杂区试,平均产量 对照威优 64增产 19961997 年参加龙岩市早稻区试
02(水稻) (1)品种来源:该品种系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用辐 7402恢复系配组而成的中籼中熟杂交组合。 (2)特征特性:该组合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叶型好,后期转色好,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对照汕优 195长 6高 1094 厘米,亩有效穗 18万左右,穗长 240 厘米,穗平着粒 1482 粒,结实率 814,千粒重 280 克左右。 出糙率 8155。 精米率 7004,整精米率
30(水稻) (1)品种来源;该组合系乐山市农校用自育恢复系 130(740098辐恢 6811明恢 63)与四川省原子核所选育的不育系辐 76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 汕优 63长天左右。 株高 1161 厘来,穗平着粒 实率 千粒重 株生长整齐,苗期耐寒力较强,分蘖力中上,株型适中;杆硬抗倒,再生力强。 糙米率 805%,精米率 适口、加工及外观品质优于对照。 稻瘟病抗性鉴定,苗叶瘟 6颈瘟
2、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 减产 不显著);2002 年续试,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 减产 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63 减产 200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63 减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4 月中旬至 5 月初播种,每亩播种量 15 公斤,秧龄 35 天左右;2、合理密植:一般肥力田块每亩栽插 穴,每穴